[台灣-新北] [農村] 談訪寧靜美麗的田園與焦土。火燒山後的八煙聚落與溫泉


石頭搭起的水圳,在寧靜的山城屹立兩百年,
漫步
走入白煙隱匿的老聚落,
感受古老的道路與翠綠的水梯田。
感受駐足生命的佝僂身影,她說
就算人已老去,過路迎娶的金山新娘依然
會繼續拾起鏽蝕的鋤頭,
守護僅存的一片魚路小城。




為了探訪「石砌水圳」,我來到了位於陽明山腳下的八煙聚落。

其實想要到八煙已經好一段時間了,最主要是因為之前在師大的青田十六看到「八煙里山繪本個展」,一個很熱愛八煙的女生自辦的小型繪本展。當時不但被八煙保存兩百年的美麗風景給深深吸引住,也對於這一個使用日本「里山(Satoyama)概念經營環境與農耕的地方很感興趣。

八煙聚落舊稱「三重橋」,在陽明山靠近金山的地方,位於陽金公路里程7.2公里公路旁附近的平緩山坡台地,海拔約320公尺,氣候深受東北季風影響範圍,受到地形及氣候影響。冬季因為地勢面北受東北季風吹拂,潮濕多雨;夏季水氣氤蘊,時常雲霧裊繞。而在村落下方有八煙溪匯入磺溪,並可以從部落後面的小路通往硫磺礦區與八煙溪野溪溫泉,出口在陽金公路5K附近的八煙溫泉會館,稱為「八煙溫泉步道」,是早期採硫用的古道,也是魚路古道的其中一段分支,早期陽明山兩側的居民皆利用這條路徑來往於金山磺港漁村至台北士林間,全程約三十公里。

在百年以前,金包里(金山舊地名)的漁民便是利用這條古道,擔著一早捕獲的魚貨翻山越嶺至士林販售,然後再越嶺返回金包里,而看到八煙的燈火與磺煙,就知道家快到了。




八煙地區除了保留完整的傳統石砌水圳,也因為當地的野溪溫泉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而裊裊升起的水煙正是「八煙」意象的由來。八煙的地形南高北低,使得聚落能夠架設水圳自南面引水後,順應地形灌溉梯田,然後再將灌溉用水匯入北磺溪流域。

在過去,這整條道路都充滿著居民,散落著好幾個樸實的聚落,搭起一棟棟古樸的砌石屋比鄰而立,招呼著每天過往的漁民與旅人,而八煙當時便市重要的中際點之一,提供充足的農作,串起一長條山中居民的重要經濟,居民在這條路上迎娶、探親、運送著物資,直到今日,雖然生活方式因為都市化與陽金公路的開闢而改變,但八煙依然很難得的守護了大部分傳統的地景,讓當代人能夠感受和回憶那個特別的歲月。


在三條圳之間架高的小圳橋越過下方的水圳運輸灌溉用水到另外一頭的梯田,這個特殊的農業系統被稱為「浮圳」。


八煙聚落,也是臺灣唯一一個被國際認證的里山聚落。這裡的居民兩百多年前就來此開墾,種植水稻,食衣住行都自給自足,與大自然和平共存。尤其在30年前被劃入國家公園以後,八煙因此不能改建或加建,甚至不能在田裡使用大型機具,使得村落能得以保留自然原貌,時間彷彿就此凍結。 



而被稱為「八煙里山」的聚落,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因為八煙正使用著一種稱作里山(Satoyama)的概念經營這個山中小村。里山的概念來自日本,指的是環繞在村落(Sato)週圍的山、林和草原(yama),包含上面的社區、森林、農業的混合地景,用和諧的方式共存。舉例來說,以水稻田為主的里山地景也包括了周遭的混合林、水稻田、乾涸的稻田、草生地、溪流、池塘和灌溉用蓄水池等多種地景,因此里山除了農業生產外,還可提供動植物多樣化的棲地。

但要擁有這樣的環境並不容易,為了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聚落的居民必須共同按照自然過程來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塑建一個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透過永續的自然資源管理和使用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妥善維持,讓現今以及未來的人類都可以穩定地享受各種從自然中獲得的惠益。


順著部落主要的一條農道前進,會接到一個用安山岩石塊鋪起的道路,這是魚路古道得小支線,主要是通往部落下方的採硫場和八煙溫泉。

這裡原本是一遍綠蔭叢生的古道,但在今年六月底的硫磺坑自燃所導致的火燒山意外,讓這裡變成一整遍焦土。當時新北市消防局第六救災救護大隊花了2小時佈線灌救,才成功與山上鄰近得八煙營區飛彈指揮部80員官兵共同控制火勢。

如今伴隨著四周從地表冒出的磺煙,說真的還別有一般風味。


北投、基隆與陽明山的硫磺開採,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被西班牙人開發,並且留通往全世界。雖然到了明朝因為統治中心在台南而停止北部的採硫事業,但到了清朝,因為戰爭需要所已重新開挖。

而當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上書清廷的《恭陳臺灣棄留疏》留臺論中就有提及

親歷其地,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魚鹽滋生,滿山皆
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

就可以看到當時臺灣的硫磺產業是被列為四個主要威脅清朝的產業之一,硫磺可作火藥、水藤可製明朝渡水不沉的水兵甲,蔗糖和鹿皮拿來和荷蘭人交易換軍火,這也難怪清朝後來決議拿下臺灣以後自己開採生產。

八張早在清朝就已經被自願來台採硫的郁永河開發過,雖然在後來因為郁永河離開無人管理,讓許多硫礦被山賊採去製作火藥,更間接支助了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事件後被迫下令封礦,並在每年的二、五、八、十一月下令燒山,限制採礦。但後來也在兩將總督沈葆楨時期要求解禁,並且在巡撫劉銘傳時期開始有規模的開採臺灣的上等硫磺,停止向日本進口高價次等硫磺的交易模式。而當時雖然只開採了短短八年,臺灣就被割讓給日本,但卻輸出了2508噸的硫磺,價值白銀四十萬兩。

而日本人來台以後更是大規模開採,光是大屯地區就有二十七個採硫礦區,1950年因為韓戰爆發,達到採硫巔峰,共有高溫乾餾區二十一座,工人三百多人,月產180噸。

而八煙也是當時的產地之一,這條路也為日本硫磺商人所開闢。




現場留有採硫遺址



從地底竄出的高溫河流中,冒出陣陣磺煙


一路順著溪流走就會到達八煙溫泉,現場人滿多的,都是從下面的溫泉山莊的山徑走來。除了下午的溫泉人群,八煙溫泉到了晚上依然會有不少人帶著照明設備泡澡。




石砌的三層水圳是八煙的特色,也是獻在已經難得看到的農業地景。

八煙聚落的先民早期為了在最小的空間內轉換水流方向,利用巧思,設計出罕見的三層水圳。這種結構為川字型的三層圳,能夠讓每層水流的方向都不一樣,讓圳溝內慢慢的流動速度,滋養出豐富的水圳生態,在這裡可以看到綠色的水蘊草舒服地擺動,溝底的小蝌蚪、黃金蜆蛤、泥鰍與大肚魚自在的悠遊,是先民與萬物共生的智慧。



回到八煙,因為下了點小雨,我們就暫且駐留在阿婆的小販。

買了一根玉米和番薯粿,覺得超好吃超幸福,還看到了很多便宜的有機蔬菜,都是聚落的長輩們自己種植的,要不是最近都要四處遊走無法煮飯,還真想帶一些回家!





三合院古厝的護籠,八煙地區的屋子大多依然保存著古樸的石砌屋牆。


初次來到八煙,就決定要再次前來。
再次來的時候應該是黃昏吧!順便帶著照明設備,泡溫泉到晚上,然後再去金山吃鴨肉!
想得就覺得好爽

相關網址:
[台灣-台北] [展覽] 品味八煙風景。青田十六「八煙里山繪本個展」

地址:
八煙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從台北或金山走陽金公路(台2甲線),至里程7.2K處的綠峰山莊,從八煙站公車亭對的巷道進入,即進入八煙聚落。 
【大眾運輸】搭乘皇家公運(台北-金山)至八煙站。

粉絲專頁:
FB專頁:島嶼步行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