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北] [三峽文化]與李梅樹走進三峽祖師廟 part 1(李景光先生導覽)


12月18日,
隨同文化志工團的孩子們以及李景光老師認識其父李梅樹先生畢生結作,三峽祖師廟。
已經參訪好多次,卻始終沒有時間好好記錄下來,
為了能確保我們不再遺漏老師告訴我們的導覽重點,以此記做記載。


首先,祖師廟供奉的是誰?

三峽祖師廟供奉的神明為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而祖師爺又被稱為「麻章上人」,閩南一帶多稱為「烏面祖師」,臺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1047年-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被尊稱為清水祖師,為安溪人所信仰。民間俗稱「祖師公」或「祖師爺」。

圓寂後,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公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隨著安溪移民來台,清水祖師的信仰在台灣也蓬勃發展,在台灣,有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三大祖師廟,號稱台北三大祖師廟,而大台北地區也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另外,松山慈祐宮、桃園三元宮、鳳山五甲龍成宮等各地著名廟宇,皆以清水祖師為配祀神。

回到三峽祖師廟本身。在李梅樹先生執著與講究的帶領第三次重建工程之下,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特色。

祖師廟有什麼特色?

主要的建築型式為三進九開間的殿堂式廟宇,「三進」意味著其有前殿、中殿、後殿。九開間則是廟的寬幅,以前殿為例便是以三川殿、龍門廳、虎門廳各三開均分。在廟宇基地上的特色就是寬幅大(30米),進深小(40米)。

祖師廟的建築風格和一般台灣廟宇不甚相同,其特點如下:
  1. 寺廟基座為全石頭的壁面結構,在祖師廟中找不到如一般廟宇的彩繪壁畫,所有壁面皆為石材,因此壁面的裝飾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現,這樣可以讓寺廟更堅固而且耐久。
  2. 樑與枋無彩繪、無拱形,皆以浮雕呈現,並加以貼金裝飾。同理在於李梅樹先生覺得質大於成本,如果用彩繪或是木雕不但無法長期保存,連維修都難以實現。
  3. 前殿、中殿、後殿皆作藻井,一般廟宇僅在前殿的三川殿與大殿做藻井。
  4. 左右廂房一樓為鋼筋混凝土建造,二樓採古法用木作。因此側殿與鐘鼓樓可說是第一層現代、第二層古代的建造手法。
  5. 外型較一般廟宇來得瘦高,前殿的感覺特別明顯,簷口比一般廟宇拉高許多。中間的三川殿寬高比例為1.8。
  6. 李梅樹先生西學東用,廟中有不少中西方融和之處。

這一次的導覽因為老師用比較仔細的方式來說,所以花了兩個半小時只說完了外觀以及前殿的三川殿,所以以下稍為節錄網路資料作一下簡介。

祖師廟中,前殿的三川、五門同為假四垂式屋頂,在中間由四點金柱升起,形成上簷,其掩風略以反曲線跨於下簷正脊之上,形成完整的山花牆,使上簷更有騎在下簷上的感覺。

屋頂面共有六個 ,正面一共有二十九個屋脊,脊上皆有草尾飾及剪黏,形成繁複及華麗的效果。三川的山牆為燕尾式,兩側五門的山牆則是作成多角型的鵝頭。下簷的正脊也作出燕尾及垂脊,是屬於重簷式的作法。

長福巖的前殿較其他廟宇為獨特,最主要原因在其簷口的寬高比例,其三川約一點八 ,五門為一點九,比例較為瘦高,這也是其一項特徵。


屋頂的剪黏藝術,照片中為雙龍搶珠的其中一隻龍,龍身上的顏色和正脊、垂脊及戧脊三個地方的所有彩色裝飾都是泥匠師傅先用鉛線塑型,在將骨架上鋪滿灰泥,稱其未乾之時將剪好的玻璃一片片黏上。


有許多三峽人的生活與祖師廟息息相關,無論是來自外地的信眾,還是靠老街和祖師廟的在地居民。


相傳滿靈驗的簽桶。


三川殿外的香爐旁有兩隻龍,因為龍為天子的信物,所以擺上雙龍象徵大家的心願與祈求能上達天聽。



三川殿前,有兩隻石獅子,說到祖師廟就得提到李梅樹,說到李梅樹先生就不得不從這兩頭獅子說起。

這兩頭獅子為李梅樹先生所設計,原因在於當初建廟初期有許多匠師對於非常嚴格的李梅樹先生有一些不滿,認為他是學西洋繪畫的哪裡會懂蓋廟與雕刻,而這樣的質疑之聲漫漫傳入李梅樹先生的耳中,便決定設計兩隻獅子,先畫好畫稿後又花了兩個月親手做好初坯。而當這兩隻獅子完成後所有的匠師大為讚賞,也因此了解到李梅樹先生是有真功夫好想法的,在之後的合作變得比較順從。


   這對石獅子的特色在於無論是手持錢幣的公獅,還是帶著小獅的母獅都有張開的嘴巴。在祖師廟之前的舊寺廟都依照傳統觀念,女生少說話的概念,讓母獅閉上嘴,但李梅樹先生因為接受國外教育對於男女平等的概念有所認同,於是他讓他設計的獅子無論公母都張開嘴貫徹平等之價值觀。

然後獅口中各有一顆球,光這顆球就得多花師傅40個工作天,但這樣一體成型的刻出圓球便是雕刻師傅展現實力的最佳方法。


老師這一次多花了許多時間讓我們站在廟外認識祖師廟的門面,除了上述說過的結構以外,老師也說了許多細節的部分。

首先我們先忽略掉難以完全記憶和搞懂得雕刻所意含的複雜人物故事,我們先來認識比較有趣的「臥虎藏龍」。

在前殿的屋簷底下共藏了九條龍。而龍因為其性喜水且可以呼風喚雨,所以藏這九龍保護寺廟。


接下來是「憨番扛杉」,在台灣的寺廟中常常會有外國人在屋角下方的墀頭上扛起屋角來代替斗拱,但祖師廟的位置比較不同是直接在墀頭裡。


通常這個人都是指當初統治台灣的荷蘭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早期隊於何蘭人的討厭,另一個則是因為何蘭人的力量比較大可以把寺廟保護的好好的。


許多廟前除了有石獅之外,常有兩座石雕,一般稱為「抱鼓石」,在古時稱「石球」, 在台灣一般俗稱「石鼓」,除了裝飾、美化外,在傳統建築的結構中 ,主要的功用有二:第一、防止木構造的門具直接接觸地面而受潮受 損。第二、穩固木構門具。兩邊的「門枕石」在結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一樣的。

石鼓民俗的觀念裡,是和石獅的意義是一樣的,主要作用是「守護」、「鎮廟」。台灣傳統「石鼓」的石雕作品,一般至少 有一面雕有螺旋形的飾紋,有的甚至兩面都雕成螺旋形,為什麼呢? 民間有一種說法:「石鼓」是嫘祖女媧氏煉石補天的法器,至於螺旋 紋則是代表蛇,也是女媧氏的一種代表。 


「門枕石」前面已經提到 在建築結構的作用與抱鼓石一樣,只因位置不是在正門的重要地位, 所以把它簡化處理,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建築物,次要的門也用抱 鼓石裝飾,讓它得了一個不雅的名字叫「乞丐椅」。以前在廟會慶典活動時,四面八方會湧來大批的香客,同時也會引來大批乞丐,乞丐就佔據了「門枕石」,這個最有利的行乞位置,進香時必定經過的地方。

有關「乞丐椅」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某個寺廟在一次廟會時,忙得不可開交的廟公(廟祝),走到門口,就往「門枕石」一坐,稍作休 息之時,必然來了個乞丐,告訴廟公:「這是他的位置」請廟公讓開 ,直叫廟公覺得好氣又好笑,也就是我們常聽到「乞丐趕廟公」的由 來。



三川殿的青龍方有一個浮雕作品是手持旗幟的武將和拿著彩球的手下,一面旗加一顆球是以「旗球」同音喻意「祈求」。


另一頭則是手持戈戟的武將和和啥著磬牌的小孩,是以「戟磬」同音喻意「吉慶」,與上一幅雕刻合構成「祈求吉慶」。





三川殿外還有四張連續的浮雕,分別刻畫著四種職業,農漁樵讀,意味三峽祖師廟無論你是什麼職業都予以歡迎,都能夠受到庇祐。


此外,前殿外的吊筒以及其上的豎材以及斗拱都非常的華麗。李景光先生說這都是依靠金箔才能如此完整的保留。

而貼金箔的順序必須先塗上一層紅色的油漆,在塗上一層白色的漆,然後是一層黃色的漆,接著才趁油漆未乾時趕緊將金箔一片一片黏上去。


岳母與岳飛,精忠報國的雀替(又稱插角或托木)。


白虎方的伏虎羅漢圖。


青龍方的降龍羅漢圖。


   老師正與我們介紹三川殿外的藝術以及李梅樹先生跟他說的小故事。


三川殿外有李梅樹先生的畫作,李梅樹先生通常都把自己的作品擺在最不顯眼之處,以客為尊。



特別發現祖師廟最特別的中西合璧的範例,巴洛克式的華麗圖案也出現在三川殿外。


此外,兩邊抱鼓石旁邊還各有一隻麒麟,都正仰望著頭上的太陽,還特別註明是日。這意味著「麒麟有日」,也就是「祈臨有日」之意。

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其性念舊不忘本,所以麒麟出現時多為回首之姿。

麒麟的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最有名的莫過於孔子出生時,。


此外,兩隻麒麟角下分別踩著四種寶物,一隻腳踩葫蘆與書冊,一隻腳踩牛角和一幅畫(立軸中國畫),此外還有綵帶穿梭其中把寶物綁住。

而這四樣東西就是所謂的四寶。一寶是牛角,象徵勝利;二寶是書本,是智慧的象徵;三寶是一幅畫(立軸中國畫),象徵才華洋溢;四寶是葫蘆,有福祿的象徵意義。

而彩帶彎曲輕盈的型態就意味著「驅迎」, 驅代表用彩帶綁住妖魔鬼怪,將其驅趕離開。迎代表歡迎神仙來臨。

麒麟這部分和老師說的不太一樣,但這是我查了滿多資料交叉比對後作的整理,大家參考囉。


然後在麒麟下方有一個突出的浮雕,剛好在正面牆面下方與地坪接觸的部位,上接裙堵,下接地坪,雕刻成兩邊有短腳的形式,因為狀似以前櫃臺的下段,故稱為「櫃臺腳」。

老師說他的作用僅是讓上面的作品不像是浮在半空中,更穩重,更講究。


接著在青龍方有一幅雙獅爭球圖,我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意思,就暫且照別人的解釋方法稱其為好是成雙囉。


對應到白虎方則是兩隻大象在爭一隻鶴和一個瓶子,所以其意味著「象徵和平」。


終於進入三川殿,老師開始跟我們說明為什麼祖師廟要用傳統古法打造不用鐵釘鋼筋,主要是因為鐵釘會生鏽久了反而破壞結構,而且傳統的建法可以讓建族物不但兼顧而且防震。


祖師廟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鑿井,而三川殿的是圓形鑿井。

藻井,又稱綺井、天井、方井、復海、斗八等,是中國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將建築物頂棚向上凹進如井狀,四壁飾有藻飾花紋,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體空間。藻井一般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形成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外層方形或多邊型,頂心一般圓形,稱為「明鏡」。


藻井下方與建族主體的接合處有一豎材和獅座來裝飾,中國建築最大的特色就是無法容忍建築體外漏。


在接進屋頂的地方我發現兩隻小魚,許多木造建族也都會有一些水族,希望能保佑建築不要遭遇祝融之災。


無意間發現了天使XD


在來就是水車堵的部分,這也是祖師廟的一大特色。在台灣大部分的宗廟水車堵都是許多人物和山水風景,但祖師廟則是採歐式的風格,用循環而華麗的重複圖騰裝飾,這也代表著三峽祖師廟的中西合璧之妙。


很漂亮的鳳凰插角。


在來是在空中的南瓜,南瓜在中國因為其多籽,所以象徵著多子多孫之意,但這顆南瓜不同的是裡面又有兩隻錢鼠穿梭其中,在又象徵著希望大家除了多子多孫以外,還能財源滾滾。


三川殿的門上一共有五隻蝙蝠,這象徵著走進門裡的人都能五福臨門。

而五福是什麼呢?

「五福」源自《書經·洪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也就是長命百歲、富貴如意、身體健康、修好德性、最後老有所終。


而三川殿最大的藝術品便是左右兩側的壁畫,一邊是岳飛出征。一邊則是木蘭代父從軍。


兩幅畫一男一女象徵著男女平等,但木蘭的頭卻往回看,老師說那是因為女生原本要顧家的關係。


翻開大門,老師帶我們去看所謂臥虎藏龍的虎又臥在哪裡,也太有趣了吧。


說道中西合璧,其中一大特色就是祖師廟出現了超多中國傳統不會出現的小動物,像是門後的熱帶魚,也太可愛了。而水族就是為了要保護寺廟在許多香火的同時不要出先祝融之災。


忽然發現李梅樹先生作的獅子睫毛不簡單XD



三川殿主要就是讓人求神卜卦的地方,供桌、茭、簽桶和詩箱都位於三川殿。三川殿其時也還沒說完但就先這樣吧,只能說祖師廟實在有太多內涵了。


 來去祖師廟:

檢視較大的地圖
相關連結: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秀川里長福街1號
開放時間:
每日 4:00~22:00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超多車子的啦~~ 可至捷運永寧站搭乘705. 706. 812. 275 都可到達附近。 
【自行開車】
台北過板橋走省道3號,經土城製三峽即可找到,沿途多指標

留言

  1. 不好意思,請問可以使用您的圖片做報告嗎?如果可以的話會標註來源。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