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15 步行香港。第二天行程短記


持續在香港的土地上行走,
這是一個精緻卻缺少閒暇時刻好好欣賞的地方,
但我決定用緩慢的步調細細品嘗,
這一顆駐留東南海的海上明珠。

儘管獨特且鮮明的特色讓人們對於香港都有一定的想像(就連香港人也幾乎不例外),但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離開那些商場與百貨公司,就能馬上感受到這個地方的極富生命力以及多元共存。當然,你也很容易感受到香港的現實與階級差異,因為在這裡有著許多離地的富人,以及離地的窮人。

什麼叫做離地的富人?什麼又是離地的窮人?其實並沒有很難理解。首先,在香港這個地方有很多有錢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是獲得政府以及社會給支持的,他們可以拆人居所,用政府所核准的霸道手段,合法卻不合情理,而之所以他們可以無視被害者的感受,多半是因為他們從前到現在都是脫離世俗的活著,要什麼有什麼,完全忽略普遍弱勢的傷害,可以說香港有著全世界最離地且沒有人性的富豪,而這些人的成就許多是延續自英國時期的各種放縱與特權,也因此由其殘酷,時常說出荒謬的話語;而為什麼窮人會離地呢?是因為在香港的居民基本上是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就如同台灣人習慣說的「有土斯有財」,在台灣就算沒有錢,只要有一塊地就還能夠慢慢經營,就算這一帶過的辛苦,還是有機會利用自己的土地耕田慢慢累積,讓財富一代代的累積翻身,但在香港幾乎所有人都活在恐慌理面,因為你的房子隨時都有可能被圈定為都市開發區,財團只要堅持幾乎可以利用政府的允許如願以償的將地上的人們趕走。

當然也有一些被稱為「原居民」的人是例外的,而這些在租界割讓英國前就待在香港的人則有著完全不同的權力和待遇,但在短記中就不多說了:)

總之第二天的行程就這樣突如其來的開始!記續行走在這個有趣卻殘酷的城市。

這一次的行程是從2015年的1月19開始,到1月23日。

要看第一天連結在此
[香港] 2015 步行香港。第一天行程短記

1月20日 天氣晴

這是第二天的行程,在美荷樓吃完豐盛的早餐後出發,今天的行程有許多任務

行程一:到西環的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在西環的山上,有很棒的景緻和許多古蹟,但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書局理面看書,香港的書台灣都買的到而且便宜很多,所以看看就好,除非你跟我一樣要買關於香港研究的書 XD

港大裡面有很多古蹟,多是1911年辦學後的殖民地建築,當時西方列強爭相在中國成立大學,時任港督盧押認為英國也應該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一來與其他列強競爭,二來讓中國人(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人)認同英國的價值觀,讓英國便於華南地區拓展勢力與鞏固在香港的管治,是挺有代表性的地方。


行程二:很挑痛的到中環吃勝香園的番茄麵

勝香園的番茄麵真的超好吃的!一圓之前Florence帶我來卻吃太飽沒有點的遺憾:)
這真的是一個滿道地的排檔,大約下午五六點就沒了,所以別太晚來啊!
據說番茄通粉味道比番茄公仔麵好一些,在香港通粉就是通心麵,公仔麵就是泡麵,大家自己決定囉!但來香港一定要吃中式熱湯煮義大利通心麵,這可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一種中西合璧的飲食印象,很香港呀!



行程三:中環的PMQ 元創方

PMQ 元創方的前身是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曾經被政府納入《西營盤及上環分區計畫大綱圖》的住宅用地,並計畫拍賣拆除,卻遭到民間團體提出抗議後保留。並且交由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聯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設計中心和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活化成名為「PMQ元創方」創意中心。也就是一個賣文創商品的商場,貴得要命,很多香港朋友都說他的壞話:(

此外,這裡在過去還曾經是1
862年的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亦即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最早成立的男子官立中學,只不過後來遭到炸毀改建成警察宿舍。1884年,孫中山先生曾入讀該書院,至1886年轉校。

不過在中環有超多跟孫中山有關的歷史建築,這裡算是最沒有什麼關係的。




行程四:文武廟

文武廟是香港殖民地時期,其中一座最早興建的中式廟宇,安靜的位處上環鬧市裡頭,與車水馬龍的商業區,形成強烈的對比。廟內輕煙裊裊,四處吊掛著長燃不熄的大型塔香,代表善信祈求健康、財富和快樂的祝願。文武廟內供奉著「文帝」和「武帝」,儘管在基督徒眾多的香港也是有許多在地人前來祭祀。

不過我很不喜歡的是他的排風真得很差,煙燻的眼睛超痛一直流淚,台灣的寺廟設計厲害很多,而且點香習慣遠遠不及香港那麼誇張,一人一大把的婦人超多的,真該宣導一下心中一炷香的概念啊!




運氣很好遇到台灣來此定居的大哥和我們介紹


行程五:到太子的《影行者》基地

影行者是個很酷的獨立媒體團隊,長期關心深水埗一帶的居民,是香港的一個以藝術為主打的社區媒體團隊,長期在香港的市井間穿梭,主張藝術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不斷嘗試擴大影像藝術展示的空間及可能性,像是在大街小巷上放映紀錄片或是擺攤帶大家體驗簡單的手做藝術。目前正努力於社區紀錄片巡迴放映和地方上的獨立社會紀錄片製作,是一個主張與在地緊密連結的年輕團隊

有興趣可以看看他們的連結
https://vartivist.wordpress.com/about/




行程六:到大補墟找好朋友之用行動撐小販

香港要找到很道地的小販越來越困難,因為大部分的公共空間都被政府轉讓給財團私有,強迫開發讓便宜的小舖被迫換成各種連鎖店和關心企業,這是香港非常資本主義暴力下的產物,利用不斷提升的房租讓消費的選擇越來越單一,也讓財富越來越集中,在許多新開發地方更誇張的是強迫搭地鐵的人一定要穿過商場,我覺得好變態。

所以說呢,看到小販時一定要支持一下,也唯有在這些地方才吃得到真材實料的「香港味」,這是浪浪真正認識香港後的良好習慣。不知道還能有多少機會感受到香港味啊!



行程七:到大補墟找好朋友之逛夜墟

墟」其實就是市場的意思,暫且不多做香港市場消失的處境。在香港很有趣的是這裡有很多市場會開到很晚,這是與台灣很不一樣的。當然台灣也有,但在香港這邊是有很大規模的市場賣魚賣肉賣菜賣水果的開到晚上,真得來走過以後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而這個地方就是大補墟,是新界最早被開發的市中心,在粉嶺南邊,1950年代前幾乎是所有新界的貿易中心,如今成為了一個住宅區,有很多公屋座落於此。

這裡的東西都好便宜又好好吃!去逛廟街或是銅鑼灣根本是被噱,這裡才是在地人吃東西的地方,我覺得一定要來走走!


豆腐花七塊港幣又超好吃,各種比北台灣便宜,和很多人認識的香港不一樣。


行程八:到大補墟找好朋友之吃超好吃蒸飯

看到思維太開心了,完全忘記我吃了什麼!反正就是大埔墟一代很好吃的蒸飯,上次來香港時思維也一直想把我找來吃。

蒸飯也是來香港必吃得美食,是把米和配菜放在一起蒸熟的飯,由於廣東、香港一帶的酒樓常以燉盅來蒸飯,因此又有盅頭飯或原盅蒸飯的稱呼。滿常見的蒸飯口味有鳳爪排骨飯、北菇滑雞飯、鹹魚肉餅飯及窩蛋牛肉飯等。而我吃得就是鳳爪排骨飯,真得好好吃!配上我最愛的鹹檸七喜真是天堂般的美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