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老城門下,光影盪漾。
有別於台北、台南的古城,就這樣簡單而寧靜,我喜歡鳳山縣新城至今的樸實無華。
對於鳳山,
一直有著深刻的感情,畢竟曾在此處求學四年,
這裡的陽光值得推薦,
還有這裡的美食與古蹟。
位區分位於高雄市左營區的鳳山縣舊城,遂稱其後新建的鳳山城為鳳山縣新城。
鳳山縣城原本設在現今的高雄市左營區,曾於清朝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林爽文起兵反清,將鳳山縣城破防佔領,致使許多兵士喪命,以及縣令湯大奎及典史史謙等文武官員殉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林爽文事件平定後,官民有感於舊城三面環山,強敵在外窺伺,易攻難守,決定將鳳山縣署遷往大竹橋里下陂頭街,植莿竹為城,也就是今天的鳳山市。
而鳳山新城前後共經歷五個階段的重要修築,其中嘉慶九年(1804年)知縣吳兆麟倡建六座城門,才讓鳳山新城結構較為完善。其後,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縣曹謹增建城樓、興建六座砲台,並大興土木興修曹公圳,才讓鳳山城成為當時機能完善的南台灣首府。
然而,隨著日本統治與民國初年一連串的現代化與城市變遷。當時的鳳山新城至今只餘城門一座、砲台三座,現均列為鳳山縣城殘蹟,為市定古蹟;城牆幾已全數傾圮,護城河或填平、或填土修路改為地下箱涵,僅存縣城西側、東南側的護城河仍完好可見。
同儀門又稱為東便門,城內即為舊時的打鐵街,而城外有東福橋越過護城河,過橋後即為過溝仔街,直行往東便可通至阿猴城,也就是現今的屏東市。
現在的同儀門已經過多次翻修,搭配著植被與燈光成為假日散步的好去處。
在城門的西側外有一個小公園綠地,中央擺放著兩支橋墩,為舊時東福橋的橋墩,可惜在民國九十年遭到大水沖斷。回想起當年七一一大水高雄確實淹水滿嚴重的。
而這兩柱奉獻多年的橋墩如今也只能供人憑弔。
很難得可以看到舊時橋樑的搭設結構,看起來並沒有非常結實。
可以清楚看到橋墩獨特的六角形設計。
新建的東福橋雖不如從前但也別有用心。
水拹仔,並非古蹟舊物,而是當初整修時新建的抽水系統,讓來此的觀光客可以想像舊時的生活方式。
同儀門又稱為東便門,城內即為舊時的打鐵街,而城外有東福橋越過護城河,過橋後即為過溝仔街,直行往東便可通至阿猴城,也就是現今的屏東市。
現在的同儀門已經過多次翻修,搭配著植被與燈光成為假日散步的好去處。
在城門的西側外有一個小公園綠地,中央擺放著兩支橋墩,為舊時東福橋的橋墩,可惜在民國九十年遭到大水沖斷。回想起當年七一一大水高雄確實淹水滿嚴重的。
而這兩柱奉獻多年的橋墩如今也只能供人憑弔。
很難得可以看到舊時橋樑的搭設結構,看起來並沒有非常結實。
可以清楚看到橋墩獨特的六角形設計。
新建的東福橋雖不如從前但也別有用心。
水拹仔,並非古蹟舊物,而是當初整修時新建的抽水系統,讓來此的觀光客可以想像舊時的生活方式。
某種程度上看來也是滿有意義的。
黃昏時的同儀門真的很美,就像是一個大型新時代裝置藝術卻又不失古味,儘管有不少人批評其設計,但我認為仿古抑或結合新的技術都有其價值存在,畢竟消逝的東西終究已不復存在,換個方式保留它也無不可,比起許多訪古重建的典雅濃情,這種創新的燈光色彩搭配不也讓鳳山感覺更有活力嗎?
一直很期待鳳山的發展,結合近日大東藝文中心的盛大啟用,期許鳳山成唯一個結合藝術與現代化的歷史古城。
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址:
高雄市鳳山區
黃昏時的同儀門真的很美,就像是一個大型新時代裝置藝術卻又不失古味,儘管有不少人批評其設計,但我認為仿古抑或結合新的技術都有其價值存在,畢竟消逝的東西終究已不復存在,換個方式保留它也無不可,比起許多訪古重建的典雅濃情,這種創新的燈光色彩搭配不也讓鳳山感覺更有活力嗎?
一直很期待鳳山的發展,結合近日大東藝文中心的盛大啟用,期許鳳山成唯一個結合藝術與現代化的歷史古城。
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址:
高雄市鳳山區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搭乘高雄捷運橘線至大東站2號出口東行至鳳山溪步道往南行約1公里即可到達。
【自行開車】
中山高速公路下中正交流道,往鳳山市區自由路接中山路直走至鳳山橋(龍山寺右前方)鳳山溪旁步道進入即為東便門東門橋遺跡。
鳳山人~~ 推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