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宜蘭][中級山] 林業哀歌。古魯林道探訪大元山工作站,縱走水源駐在所出翠峰湖(紀錄之二)


黑板上的字跡僅剩一個小角落,
那已經是一次悼念後的殘遺。
所有的故事已經在叢林深處斑駁,消逝,
那曾經是一個輝煌的時代,辛勤互助的小鎮。
如今,也早已封存在人跡難以抵達的深山中,
成為傳說




十四、旅程開始: 

第2天 04/02〈四〉 今天要從採木的大元工作站下切溪谷後上到用來運送銅礦的銅山林道(又稱元平林道支線),然後紮營水源山駐在所。今天從溪床到銅山林道因為選擇自行開一條路上切,所以為探勘路線。然後延續北大不輕易綁路條的習慣,想跟路的請自行斟酌,第二和三天到銅山前都無路條且無水源。

天氣:晴朗

大家狀況比前一天更良好,然後今日也一樣沒有開繩

06:20 起床,一覺到天亮,覺得睡得很舒服,大家慵懶的吃著貝果
08:20 整裝出發,沿著國小消失的階梯直下朝正南續行,會經過已經在叢林中溶解掉的舊大元國小(有建築的為新大元國小校舍),一路會越來越陡,但慢慢走沒有困難


離開學校前的最後一眼


08:57 陡下完畢(H850M),抵達被稱為飛機場的廣大南澳北溪溪床,過溪後往南方匯流口前進
09:06 第一次過溪,為一條東西向支流,河道寬僅大約四米,溪水到小腿肚而已。
09:25 參考中興大學仿照2007年台北大學古老紀錄中的路線,往東沿著支流聯接南澳北溪西邊主流,太陽超大,走在溪床上非常炎熱




09:50 看到地標:孤單山毛櫸,在此轉向接上南澳北溪西邊主流向南續行。必須走到山勢收斂處。



09:50 看到第一個白色布條,在 H964小丘東側,綁得很爛,一副要騙人上切的樣子,不過後來仔細一看這似乎是另外一條路,接上元平林道南段。而我們今天要走的是銅山林道,是舊時運輸銅礦的林道,可通峰源礦業公司民國50年接收的銅山銅礦,該區屬於武塔社的傳統領域。

09:53 過溪,並在一個瀑布下方大休吃午餐,和進行裝水補給,之後一天行程無水源,準備待會上切。學弟們先行探路(10:26出發),尋找合適的上切點

11:25 陸續回來



11:53 續行,在一個右邊有溪溝的瀑布左測上切往東南陡上,預計約莫陡上四百公尺接上古道。

關於上切點的選擇,我們放棄跟隨中興的座標前進。依據地形判斷以及中興的行程紀錄,我們認為中興不順稜線、選擇硬切(315748, 2714244)溪溝的路線並非最好的選擇。依據地勢,順著稜線,上切四百應該不需要走五個半小時,而且還架繩兩次。所以我們決定走稍靠北方的陡稜,可能會比較接近北大只走1.5小時的路線。

12:45  左側遇到H1040M崩壁,學弟朝稜線右方上切探路,發現不易行走,其餘人選擇沿著崩壁邊緣上行持續往上走。
13:05 小休,巧遇稀子蕨,是一種除了孢子的有性繁殖外,也用不定芽進行無性繁殖的蕨類。

13:12 續行
13:30 開始出現第二代柳杉林,已為是要銅山林道種植的實驗林場一路延伸下來。

13:35 連接上一個地圖上沒標的林道平台,旁有三個日製綠色酒瓶。

13:46 續行切東北方上行,離開人造柳杉帶
14:08 H1170M小休,之後往東續行
14:24 小休後朝東北方續行,一路上很多人都走的很累,隊伍拖很長



14:40 出現柳杉,但最後一段非常陡
14:46 連接到一個南北向緩上的一米步道,林彥男在上方十公尺處大喊「到了」,我沿著步道順著銅山林道前進。
14:52 爬上最後一段一米極陡上切,接上東西向銅山林道,休息


15:17 朝南續行,路上有發現野獸的殘毛,但無法判斷何種動物

15:29 林道崩塌收斂,靠岩壁走



15:33 看到一個明顯人為上切處,芒草都被抓倒、地上還有沉重的腳印,判斷為中興上切處。往下觀察以後覺得還真難走,為幾乎沒有植披的陡峭土坡。古育家做示意圖。而在一旁的地上有黃色路標。


走在這條通往銅山的採銅古道,就不得不說說台灣過去與金礦齊鳴的銅礦開採。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台灣曾經產銅礦,而且還擁有三種礦脈,分別是含金銅的硫化物銅礦,以金瓜石金銅礦為主;第二類為層狀或塊狀含銅硫化鐵礦床,散布於臺灣東部,在花東縱谷西側、脊梁山脈之東坡地帶;第三類為東部海岸山脈之孕育於安山岩或安山斑岩中由熱液礦化之銅礦,以黃銅礦為主。而銅山所生產得就是第二類的含銅硫化鐵礦。

這種銅礦分布自蘇澳以南至玉里附近脊梁山脈之麓山地帶。高度多在一、兩千公尺以下到平地附近,多為早期(1911~1919年)發現的礦點或礦區。但這些礦區經過探勘或試採,多半沒有良好實績,而其中以武塔(舊稱富太)銅山與東岳的太白山品質最好。

關於銅山,研究員陳培源曾於1952年同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人員至銅山進行銅礦調查。銅山礦區舊稱富太礦床(武塔村舊稱富太社),位在南澳鄉大南澳溪上游,距銅山山峰之南東南約三公里。根據紀錄,同山礦區的礦石呈緻密塊狀或雜有小粒狀晶體,成分包含黃鐵礦、磁鐵礦與黃銅礦,主要的黃銅礦多充填在塊狀黃鐵礦之間隙中,脈石以石英與方解石為主,方解石在二坑(礦坑下層)尤為常見,散佈片岩中,而礦脈露頭見於一坑坑口,礦石多已生成褐鐵礦結皮與一些斑銅銹色,當時探訪時礦場還堆積一些以前採掘之礦石。

銅山礦脈近代曾經於1961至1963年(民國50~52年)間經峰源礦業公司試採,提鍊礦砂。而銅礦最早被開採是在1942-45年間,日本因為戰爭需要大量開採,使得金瓜石當時也停止採金,開採銅礦,以供戰爭所須的子彈與炮彈。而園平林道的銅山支線也是在這樣的歷史之下從警備道變成產業林道。


15:37 過一回頭彎,地上有獵寮遺留的藍色帆布,此為中興紀錄紮營點。

15:41 途經芒草之後取右緩上續行判斷中興隊伍應該於此走到往左下行走向東北方的林道支線導致迷路,我們持續向南前行,路途多岔路口和類似過去的停車空地。

15:44 地上看到廢棄水管




15:49 發現一個黃色的麥香紅茶,這不是應該為奶茶的包裝嗎 XD
16:00 林道右側有一遭砍伐的千年巨大檜木

16:04 過一小崩壁,約八米好走




16:12 一個較大的崩壁,目測有十二米,好走 

16:14 地上出現許多玻璃罐和水管
16:17 抵達水源駐在所,H1455M,今晚紮營於林道上層,並且派學弟先行去探路,其他人整理營地。而我下探林道下方的駐在所遺址。

水源駐在所共分成林道上方的平台以及林道下方的半穴居式駐在所。上方的駐在所充滿醫療用品的瓶子和早期的燈管,還有兩個明顯的廁所糞坑,應該後來為醫療站。而下方的駁坎遺跡應該才是最早期的水源警官駐在所,為鋼筋結構屋頂建於石駁坎上,如今成為蝙蝠洞。






上層駐在所的結構遺址


從林道往下望水源警官駐在所。


路上的礙子


16:32 在下層水源駐在所的建築體內觀察建築,聽到支支叫聲,抬頭發現蝙蝠後趕緊在他起飛前離開,深怕驚嚇牠們進行遷徙,所以麻煩之後要跟路線的山友注意,不要害他們少了一個家。反正駐在所我們也不住了。





17:10 吃晚餐,又是個美好的一天!


粉絲專頁:
FB專頁:島嶼步行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