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羅馬] 歐洲行。羅馬第二天短記(卡拉卡拉浴場、真理之口、聖尼古拉監獄教堂、維托里亞諾)


迎接羅馬的地中海暴雨,凌步維托里亞諾的頂端,
漫步美麗的羅馬古城,
所有的故事都讓人印象深刻。

旅程的第二天,
充滿驚奇。



第一站 卡拉卡拉浴場(Terme di Caracalla)

卡拉卡拉浴場是一個位於羅馬的古羅馬公共浴場,建於公元212年到216年,卡拉卡拉統治羅馬帝國期間。其遺址如今為一個旅遊聖地。整個浴場佔地面積為13公頃(33英畝),主建築長228米(750英尺),寬116米(380英尺),高38.5米(125英尺),能同時容納2,000人洗澡。


這裡同時也是海鷗的居住地!

大部分的建築頂端都是海鷗的巢穴,而且整個浴場都環繞著海鷗的笑聲。




卡拉卡拉浴場不僅是一組浴池,還是一個娛樂休閒的場所。它還包括一個公共圖書館,和羅馬其它圖書館一樣,分成兩個獨立且面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儲藏的是希臘語的書籍,另一部分為拉丁語的書籍。浴場外還有購物中心。


整座建築採用熱坑方式供暖,這是一種在地下燒煤或木頭來加熱水的系統,直到19世紀仍然使用。


第二站 聖大額我略堂(San Gregorio Magno al Celio)

以羅馬天主教所封的四大「經教博士」之一的教宗額我略一世為名,原本只是額我略一世小別墅旁的附屬禮拜堂,直到公元575-580年改為修道院。

我們在這裡遇到了大雨,躲了一陣子。




第三站 義大利午餐與義式冰淇淋




第四站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o Massimo,意為「大競技場」)

是一個古羅馬競技場,位於義大利羅馬市,坐落於阿文提諾山與帕拉蒂尼山之間。馬克西穆斯競技場是古羅馬時代第一個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馬克西穆斯競技場長621公尺(2,037英尺),寬118公尺(387英尺),可以容納150,000人。馬克西穆斯競技場也是古羅馬時代建造競技場的典範。

在羅馬才知道原來烏鴉不是全黑的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擁有12個隔間,而12組四馬雙輪戰車可以同時在場上奔馳。人們可以對每個隔間進行投注,而不同的組別也用顏色區別出來。


帕拉蒂尼山(Collis Palatium或Mons Palatinus)就只在旁邊


第五站 希臘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

希臘聖母堂建於公元六世紀,坐落在古羅馬的一個神廟和一個食品配送中心的遺迹上。由於它毗鄰許多拜占庭式建築,在公元七世紀教堂被稱為「Schola Graeca」,附近的街道則稱為「希臘街」。782年左右,教宗亞德一世重建該堂,描繪了逃離偶像破壞者迫害的希臘修士,而重建後的教堂則擁有三個中殿及一條門廊。



Valentine的頭蓋骨也被羅馬希臘聖母堂所收藏並開放參觀

「Valentine's Day 」,其實就是為了紀念一位叫 Valentine的人。 故事的起源要追朔到西元三世紀的羅馬,當時羅馬執政的君主Claudius好大喜功,不懂勤政愛民,是有名的暴君。 因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繁,為了維繫既有的權勢,立於不敗之地,Claudius強迫境內所有年齡到達指定範圍的男子,必須加入羅馬軍隊協助作戰。

為了進一步防範軍人不專心戰鬥,Claudius還下令全國都不准舉行結婚典禮,即使已經訂了親的人,也要立即取消婚約。 對於這樣的苛政,人民敢怒不敢言,私底下卻仍然抑制不了對愛情的渴望。 所以當大家輾轉聽到有一位叫 Valentine的修士,願意義務為大家主持婚禮,都非常的興奮,千里迢迢遠自各處趕來請修士證婚。

原來這位 Valentine修士,因不忍見到許多情侶因為暴政關係被迫分離,決定為大家秘密主持上帝的婚禮。 但是消息很快就走漏到Claudius那兒,Claudius立即派人將 Valentine逮捕,關入大牢審問。 由於 Valentine始終不肯屈服認錯,很快就被處死了,Valentine 去世的那一天,正好是西元二七零年二月十四日。


他有一個很小的地窖



由於真理之口藏放在這座教堂的關係,所以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

真理之口(La Bocca della Verità)是一個大理石雕刻,類似人的面孔,位於義大利羅馬希臘聖母堂的門廊。這個雕塑被認為是1世紀古羅馬噴泉的一部分,或者一個井蓋,描繪的可能是一個異教的神。

不過,真理之口最有名的特色,是用作測謊儀。從中世紀開始,人們相信如果有人撒謊,他的手伸進口中,就會被咬住。在17世紀,它被安放在希臘聖母堂的門廊。


希臘聖母堂還有全羅馬最高的中世紀鐘樓


第六站 特里同噴泉(Fontana del Tritone)

是一座17世紀噴泉,位於羅馬巴貝里尼廣場,作者是著名的巴洛克雕塑家濟安·貝尼尼,出資人是教宗烏爾班八世。

中心是一個肌肉發達的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未成年海神特里同,人魚形狀,有四個海豚尾翼。他頭部後仰,雙臂舉起海螺飲水;從此噴射出水流。下面有四隻海豚支撐,在其鱗片的尾巴上,有教宗頭飾與十字交叉的鑰匙和巴貝里尼蜜蜂紋章。


第七站 勝利者海克力斯神廟(Tempio di Ercole Vincitore)

是一座圓形的古羅馬神廟建築,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屠牛廣場(Forum Boarium)。它周圍環繞著希臘風格的柱廊,這種布局使其被誤認為是維斯塔神廟。 1132年,這座神廟改為教堂,供奉聖斯德望(Santo Stefano alle Carozze),1475年增加了祭台上面的壁畫。17世紀,教堂主保改為太陽聖母(Santa Maria del Sole)。


第八站 波圖努斯神廟(Tempio di Portuno)

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古代建築,該市供奉波圖努斯的主要神廟。興建於公元前75年,是一座長方形建築,帶有門廊,兩側有附牆柱,座落在高台上,使用愛奧尼亞柱式。波圖努斯神廟位於台伯河的一個急彎處,是古代的屠牛廣場(Forum Boarium),俯瞰著從奧斯蒂亞進入港口的船隻。 神廟在872年改為教堂,供奉埃及聖母(Santa Maria Egyziaca)。


第九站 雅努斯拱門(Giano's Arch)

雅努斯(拉丁語:Ianus),是羅馬神話中的門神、雙面神,被描繪為具有前後兩個面孔或四方四個面孔,象徵開始。

羅馬士兵出征時,都要從象徵雅努斯的拱門下穿過,發展成四方雙拱門,後來歐洲各國的凱旋門形式都是由此而來。雅努斯是羅馬本土最原始的神,拉丁語「1月」Januarius這個詞也是起源於他,演變成西方各國的語言。

看到凱旋門的祖先滿屌的。


第十站 聖尼古拉監獄教堂(San Nicola in Carcere)

一個傳統的四旬期教堂,從最旁邊的柱槽碑文可以看出他最早的教堂可能建於西元六世紀,但是明確的奉獻紀錄只能追溯到西元1128年。而這棟建族物是建立在Holitorium論壇與拜占庭時代的Tulliano監獄之上,而他的一些遺址還被保留在教會之中。而整個教堂最讓人稱奇的還是整間教堂的設計結合了原本十世紀朱諾神廟以及教堂1599年所建的北方立面。並且可以從祭壇之下進入原本的羅馬神廟地窖。

這間教堂是為了聖尼古拉斯所建立。但在11世紀時,它被稱為Petrus Leonis的教會,指的是重建馬切羅劇場的猶太家庭的堡壘。

而聖尼古拉斯就是聖誕老人的雛形,聖尼古拉生於羅馬帝國設在亞洲的一個行省的一座希臘殖民城市帕塔拉(今土耳其)。他從年輕時就全力投身基督教的宗教活動,成為米拉城的主教。作為水手的主保聖人,據說他本人曾是一名水手或漁夫。 一般認為聖尼古拉的宗教活動始於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統治時期,而戴克里先是羅馬帝國最後一個大規模迫害基督教徒的皇帝;在他以後的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

聖尼古拉在這一時期的迫害中幸免於難。然後不久以後東部皇帝李錫尼上台,他不僅容忍而且優待基督教,於是教會在他統治下迅速發展起來。聖尼古拉在李錫尼在位時期成為米拉主教,據說他毀壞了教區內的許多異教神廟





祭壇之下進入原本的羅馬神廟地窖






第十一站 馬切羅劇場 (Teatro di Marcello)

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露天劇院,建於羅馬共和國的最後幾年。當地人和遊客在劇院觀看戲劇和歌曲演出。它是以皇帝奧古斯都的侄子馬庫斯·馬切羅命名,馬切羅在劇場完成前五年死去,它完成於公元前13年,由奧古斯都在公元前12年正式揭幕。

該劇院直徑為111米,原可容納11,000名觀眾。它主要用凝灰岩建造,底層使用多立克柱式,中層使用愛奧尼亞柱式,頂層座位和柱子已經在中世紀重建時移走,據認為採用了科林斯柱式,但並不確定。

而劇場旁邊是一座阿波羅神廟的遺跡,如今只剩下三根柱子與滿地遺骸。




第十二站 屋大薇門廊(Porticus Octaviae)

小屋大薇(Octavia Thurina Minor,前69年-前11年),又名年幼的屋大薇(Octavia the Younger)或屋大薇(Octavia),是第一任羅馬帝國皇帝屋大維的姊姊、大屋大薇同父異母的姊姊、馬克·安東尼的第四任妻子。 小屋大薇是羅馬歷史中最著名的女性之一,由於她的忠誠、高尚的情操與善良的人性、以及維持傳統羅馬女性的美德,備受當代人們尊敬和推崇。

屋大薇死於前11年,死亡時間大約是在她的姪女Julia the Elder嫁給提庇留的那段時間。當局為她舉辦盛大隆重的葬禮,她的遺體由所有女婿們運送到安葬地。雖然她的弟弟屋大維在葬禮上致畢悼詞後,還給她追封羅馬的最高榮譽,並且為了紀念她而興建屋大薇紀念門(the Gate of Octavia)與屋大薇紀念門柱(Porticus Octaviae),宣布她為羅馬女神並為她建立女神廟。

她的半身像被鑄印在羅馬錢幣上,也是第一位被鑄印在羅馬錢幣上的羅馬女性。

但我去的時候正在維修



第十三站 金碧地利聖母堂(Santa Maria in Campitelli)

是一座敬禮聖母的天主教堂,位於義大利羅馬金碧地利廣場(Piazza di Campitelli)。該堂也作為司鐸級樞機領銜教堂。 金碧地利聖母堂的聖母像為11世紀作品,但是傳統認為它曾於524年奇蹟般地出現在幫助窮人的羅馬婦女Galla的桌子上,自590年起開始巡遊羅馬。它曾安放在現在被拆毀的 Oratory of Santa Gala,位於現在廣場盡頭屋大薇門廊(Porticus Octaviae)附近,因此又名門廊聖母堂。

據說這幅畫像曾保佑羅馬躲過了1656年的瘟疫,因此教宗亞歷山大七世在1659年和1667年之間拆除原有教堂,重建了目前的這座由拉依納爾迪(Carlo Rainaldi)設計的巴洛克風格。教堂立面使用巨大的柱子強調垂直線條。






第十四站 卡比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與卡比托利歐博物館(Musei Capitolini)

旁邊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可惡沒進去!

這個廣場,包括所有細節,以及地面鋪設的設計,均是出自米開朗基羅的手筆。它的布局略呈梯形,米開朗基羅在周圍新建建築物,使視覺焦點對準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 有人說,當時的教宗保祿三世翻建這個廣場,是因為對這座名山的情形感到羞愧(當時用來放牧山羊,而被稱為「山羊山」)。 米開朗基羅完全重新設計了這個廣場,使其不再面向古羅馬廣場(Foro Romano),而是面向聖伯多祿大殿,它代表了羅馬城新的政治中心。他設計了一個新的宮殿新宮(Palazzo Nuovo),毗鄰天壇聖母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in Aracoeli);重新設計了保守宮(Palazzo dei Conservatori),消除了所有的中世紀結構,與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一致。他在那裡增加了一個雙樓梯,用來進出面向廣場的新入口。

在卡比托利歐廣場旁邊是一系列的藝術和考古博物館,包括環繞中央梯形廣場的三座建築,由米開朗基羅在1536年規劃,工程經過400多年才全部完成。

該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71年,當時教宗西斯都四世將一批古代青銅雕塑捐贈給羅馬人民,將其安置在卡比托利歐山。自那時以來,博物館的收藏已發展到包括大量古羅馬雕像,銘文,以及其他工藝品,中世紀和文藝復興藝術、寶石、錢幣等等。該博物館由羅馬市擁有和經營。


台階裝飾著幾個雕塑作品:在底部是兩隻獅子像,中間是里恩佐(Cola di Rienzo)雕像,在台階頂端是雙生子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雕像,取自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而兩個大理石雕像 I Trofei di Mario則取自維托里奧廣場(piazza Vittorio)。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騎馬雕像位於廣場中心。這是一個複製品,原作收藏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在中世紀,教會當局下令毀壞了許多羅馬雕像;這尊雕像之所以被保存下來,是因為它被誤以為是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君士坦丁大帝像。


第十四站 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後方俯瞰古羅馬廣場(Forum Romanum)

元老宮後方有米開訪基羅所設計的階梯通往古羅馬廣場,由於地勢較高所以可以有比較好的視野欣賞古羅馬廣場。

而古羅馬廣場位於義大利羅馬帕拉蒂尼山與卡比托利歐山(Collis Capitolinus)之間,它是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中心,包括一些羅馬最古老與最重要的建築。


第十五站 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旁抗議者

就在元老宮旁邊有一個羅馬市政府的行政人員路口,此時正好有一群人在這裡抗議市政府打算關閉流浪動物之家。



第十六站 天壇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Ara coeli)頂端走道

雖然沒有經過天壇聖母堂,但我們從他後面的頂樓通道前往維托里亞諾。

天壇聖母堂內有一尊木製嬰兒耶穌像,教堂也因這尊雕像聞名於羅馬。這雕像製作於十五世紀,由來自客西馬尼園的橄欖木雕成,於一九九四年二月被盜,至今都還未找回。而現在於教堂內的嬰兒耶穌像是一件複製品。此外,教堂葬著君士坦丁一世母親聖海倫納的遺體。教宗何諾四世及波士尼亞的凱薩琳皇后也埋在這裡。




第十七站 維托里亞諾(Vittoriano)

位於義大利羅馬威尼斯廣場和卡比托利歐山之間,用以紀念統一義大利的第一位國王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由朱塞佩·薩科尼(Giuseppe Sacconi)設計於1895年,雕塑由全義大利的雕塑家雕刻。1911年開工,完成於1935年。

 紀念堂用布雷西亞的純白大理石建造,設有宏偉的階梯,高大的科林斯圓柱,噴泉,巨大的埃馬努埃萊二世騎馬雕像,和兩尊雙輪戰車上的女神維多利亞雕像。這座建築寬135米,高70米。如果包括雙輪戰車和維多利亞,高度達到81米,建築的底層設有義大利統一博物館,而在側面有一個電梯可以到達紀念堂頂端俯瞰整個古羅馬市中心。


超高電梯



雙輪戰車上的女神維多利亞雕像





聖羅雷托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i Loreto)的圓頂


第十八站 馬梅爾定監獄(Carcere Mamertino)

是一個古羅馬監獄,位於古羅馬廣場,卡比托利歐山東北山坡,面對元老院和涅爾瓦、韋帕薌和奧古斯都的帝國廣場。

是我這次最遺憾沒有進去的地方之一!太晚來已經關門了....

傳說認為彼得在殉道以前曾經被關押於此,傳說他的看守Martinian和Processus被他感化,在殉道前受洗。

這座監獄由Ancus Marcius修建於公元前640-616年。 這座監獄通常只關押高級囚犯,被擊敗的外國將領在凱旋式示眾後,關押於此,最後仍公開勒死,除非碰巧自然死亡(羅馬法不承認監禁本身作為懲罰)。公元前63年,凱蒂琳陰謀成員在處決之前,也被用作關押在這座監獄。 不清楚這座監獄何時關閉,但這個地方從中世紀已經用作基督教禮拜場所,目前被2個教堂佔用:上層是木匠聖若瑟堂(Chiesa di S.Giuseppe dei falegnami),下層是獄中聖伯多祿堂(S.Pietro in Carcere)。下層教堂祭台上的十字架是倒置的,因為根據傳說彼得是被倒釘十字架。



第十九站 古羅馬廣場的塞維魯凱旋門與農神廟(Templum Saturni or Aedes Saturnus)遺址

塞維魯凱旋門是古羅馬廣場西北端的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築,建於公元203年,以慶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皇帝和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塞普提米烏斯·蓋塔在194/195年和197-199年兩次戰勝安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去世後,最初他的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為共治皇帝,212年,卡拉卡拉暗殺了蓋塔;公共建築物的蓋塔的雕像、圖片全部銷毀。

農神廟(拉丁文:Templum Saturni or Aedes Saturnus)是羅馬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的神廟,位於古羅馬廣場的西端,是這一區域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興建於公元前501年到498年之間。



第二十站 走過帝國廣場大道後搭羅馬競技場(Colosseo)地鐵

羅馬競技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迹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

第二天與第一天都同樣到了羅馬競技場卻沒時間進去XDDD


歐洲旅程連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