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北] [ 三峽客專欄 ] 老屋開門。公館寶藏巖



從日據到民國,從司令部到老眷村,
寶藏巖經歷了無數風雨,留下滿山回憶,
如今
寶藏巖成為一個都市藝術家的歸宿,
點綴台北市一處美麗的光景。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建築物隨著虎空山北麓臨稜建造,與新店溪旁的佛教山寺(寶藏巖)合稱為寶藏巖歷史聚落,同為市定古蹟。

藝術村最早建於17世紀末,漳泉移民順著新店溪來到此處建了寶藏巖供奉觀音,《彰化縣誌》:「閩省漳泉南人謂寺曰巖」,巖仔在當時專指山邊佛寺,而寶藏巖正是主祀觀音的山邊佛寺,亦稱該巖為「觀音亭」。19世紀後,觀音亭成為古亭、公館一帶泉州安溪人的民間信仰中心,該虎空山於是又因為觀音亭坐落,成為台灣許多名為「觀音山」的一座。其中附近的「古亭」一代地名,正是因為觀音亭的座落而來。


為了保護寶藏巖,寺廟如今採用房中廟的方式,讓寺廟避免持續遭受風吹雨淋以增加老建築的壽命。

而寶藏巖也因為年代久遠遭逢多次的翻修。




寶藏巖社區因為地勢較高,在日軍登台以後被當作重要的司令部,並增設高炮部隊於山頂,並於山麓南岸興建了幾個儲藏彈藥的地下碉堡與駐軍兵舍,直到國民政府來台接手續用,所以早期的寶藏巖是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地。直至1970年代初北區司令部遷移後才開始有許多外省榮民來到此地興建非法的建築。

地理位置傍水臨坡、漳泉百年廟宇與戰後違建眷村等等的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形成寶藏巖社區古今相照的獨特意象。在幾次違法拆遷與文化人士的極力動員保護之下,寶藏巖成功被保留下來,逐漸被相關學者與文史工作者注意。更在2006年,被《紐約時報》評比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台北101齊名。



獨特的地景與歷史背景,讓寶藏巖社區成為台北市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由其在近幾年將社區轉型為國際藝術村之後,不但讓藝術家能有個安身創作之處,也讓這個老地方多了許多創新的小角落,成為假日午後漫步的首選。

而來到此地的藝術家不但能夠互相交流,也讓來自各地五花八門的藝術呈現方式彼此結合、共同發表,可以堪稱為台灣最具有藝術氛圍的人文社區。



因為寶藏巖社區是順著山勢建造,所以房舍之間的通道多是坡道或是樓梯,有點像是另一個小九份一樣。

也因為地勢相較於付近地區來的高,所以夜裡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寶藏巖有許多開放式的創作空間,和具有獨特風味的工作室,
而這些空間有很多都是免費開放或者是有定期演出,
如果事先有做功課安排個一天來參觀是非常豐富的。




寶藏巖因為有著獨特的軍事歷史,所以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一些防空洞或是天井,其中有許多地方都已經成為藝術家發揮創意的空間或是表演舞台。





彎來彎去的小走道很容易讓人迷路,但這些小轉角卻也有著讓人著迷的獨特風味。
時常在走道之間找到藝術家的小巧思,
寶藏巖確實藏了許多需要用點心思發覺的美麗寶藏。



因為是平常日所以很多地方都沒有營業和開放,
滿不甘心的!

希望下次浪浪抽空前來時能有更多收穫!



山川交錯加上樓房與高架橋,是台北市的獨特意向,
當然還有某種程度上滿具有代表性的河濱綠化,
走在寶藏巖可以看到台北市的一大片風貌。








眷村的居民在寶藏巖被轉型為歷史建築之後都被重新安置,不過還是可以在很多地方發現早期眷村遺留下來的老味道。

走在老路上,眷村的故事就像一幕幕再眼前播映一般的逐漸呈現,
本人確實偏愛這種眷村味!




其實逛了寶藏巖一圈以後最大的感觸還是在台灣四處逐漸消失的古老味。

雖然寶藏巖是被保存了下來,但是在台北以外的鄉鎮卻是每一年都在失去一些重要珍貴的老房子。而這些老房子很多時候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給連夜拆除,只為了圖利少數人。但這些老建築的價值怎麼會是土地估價師進行紙上估計所說的算?

面對歷史的尊重與傳統的維護,台灣確實還有很多急切且值得改善得地方。

我們有義務讓歷史和美麗的環境留給後代。

 相關網址:
地址: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參觀資訊:
上午11:00~22:00,展覽到18:00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可搭乘公車或捷運到公館站或是台大再步行前往。
【自行開車】
開車較不便找車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