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南] 斑白落盡。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消失的傳統產業,在行旅中巧遇。
一個早在數十年前就被淘汰的地方記憶,
蚵灰窯
曾經蓋起安平地區的每一間家園,
這是一個屬於地方的共同記憶,一個僅剩駁坎和灰燼的消逝過去。

安靜的悼念。



蚵灰窯文化館坐落於安平地區,在台江國家公園的境內。

簡單的設計,有著很地道的安平老味道。

園區內除了早期用來處理蚵殼的辦公和工廠遺址之外,還有一個文化館,裡面展示著產業歷史和各個蚵與安平的息息相關的故事。


包誇外方內圓的蚵灰窯,
園區內的許多磚製老建築都長滿了爬牆虎,有一些因為已經過於老舊所以將屋頂拆除。

整個園區內有非常多值得拍照的好地方,只可惜知道的人似乎不多。


在炎熱夏日走進園區內的主展覽館,是一件絕對幸福的事情。

蚵灰,顧名思義是與蚵有關,但蚵灰是什麼而且又有什麼用呢?說真的這還真是我第一次知道。

其實,燒蚵灰是台南地區流傳已久的傳統產業,早在十七世紀荷蘭統治時期即有灰窯工匠的記載。而蚵灰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蓋房子的膠水。

在台灣數百年來,漢人於傳統磚石房舍之砌造時常利用蚵灰調和糖水、糯米汁等作為黏著劑,或混加泥土、細砂、水等,用於抹壁粉飾,故蚵灰是蓋房子不可或缺的重要建材。

另外,木構船隻的建造與維修,也須仰仗以蚵灰為主要材料的桐油灰漿,作為細縫填補劑,使木板之間不虞漏水而更堅固耐用。由此可見,蚵灰和先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蚵灰對於台灣沿海地區的建築物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了對於蚵殼與蚵灰的介紹,文化館內也展示著安平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而這一切都與建築有關,也因此與蚵灰有關聯。就算至今,台南依然有著許多利用蚵灰搭建的建築。




除了蚵的殼以外,蚵本身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覷,其中擁有重要的營養成分,曾經是台灣非常重要的養殖海產。

當然,台灣各地有許多美味都是倚賴有獨特鮮味的蚵仔來滿足食客,當然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安平的蚵捲~XD




然而,在民國六、七十年代時,台灣因為面臨現代化石灰工業大量生產的關係,安平當時手工燒製的蚵灰因為費時費工以及過程中製造許多污染物,遂日趨於沒落,終而淘汰。

曾經風華一時的一座座安平蚵灰窯相繼因為停產而拆除。直至如今,全台僅剩莊氏家族(以莊清森先生為代表)所擁有的蚵灰窯尚保存完整,也就是如今的蚵灰窯文化館。


曾經沉寂好一陣子的蚵灰窯,在市府及志工團的持續努力下,於2003年蛻變為文化、觀光與教育相融合的文化館。這也是在重視歷史人文的台南所樂見的。

蚵灰窯雖在產業轉型下走入歷史,但眾人的努力讓它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紀錄了文化的成長,承載了人們的記憶。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安北路110號 

開放時間:
週一休館
上午9:30~12:00 下午1:30~5:0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