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台北] 北美館。艾未未 Ai Weiei。缺席特展



假日沒處去,大家快去北美館找艾未未唷!

2011/10/29 - 2012/01/29,台北市立美術館策辦「艾未未‧缺席」(Ai Weiwei absent)個展,共計展出21(組)件各時期的代表作品,創作年代自1983年到今年,精選傑作雖然不算多但是難得來台還是滿過癮的。



艾未未,北京人,出生於西元1957年,是中國當代觀念藝術家、建築設計師,也曾被藝評家稱為「引人注目的新達達主義」,為詩人艾青與高瑛之子。艾未未在中小學期間,曾於新疆石河子居住十六年,1975年返回北京並就讀北京電影學院,曾在 1979 年就參加大陸中國美術館牆外舉辦的「第一屆星星畫展」,應可視為早期藝術創作背景之濫觴。

1981 年,艾未未前往美國紐約的帕森斯設計學院研習,隔年他在舊金山「亞洲基金會」舉辦首次個展,但卻因一門課未過失去獎學金而流浪紐約街頭,參與紐約的社運以及遊行。1989年參與天安門事件,事後獲得「六四血卡」藏身美國。但在1993年4月因為父親艾青患病,返回北京照顧父親並放棄了美國居民身分,遂重新進入到北京並進入當時已經形成了當代藝術圈之中。

1999 年,他也開始涉獵建築,進行建築設計工作,並設計的自己的工作室和擔任藝術總監的藝術文件倉庫空間,後來也參與地產商、政府投資的景觀、建築設計專案。

以下為第十二屆文獻展展品,《模》,圖片翻拍自來自網路

2003 年,艾未未應瑞士建築師赫爾佐格 • 德穆隆建築事務所的邀請,參與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藝術顧問,這段時間艾未未接受了很多和建築、文化有關的媒體採訪,獲得了相當多的關注與討論,成為當代中國最具新聞話題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這次的活動將於一月底結束,不需要付特展費,而北美館的門票只要十五塊,如果是學生周六是免費的唷!

雖然這次的特展展品不算多,但還是有許多滿精彩的作品,對我來說光一進門看到〈十二生肖〉青銅獸首的大型展品就覺得超級興奮,光如此就滿值得大家前來了。


艾未未的〈十二生肖〉青銅獸首,作品靈感源於中國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海晏堂前噴水池前的十二生肖雕像。

1860 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量文物都被掠奪並流散海外各地。獸首在歷經劫難之後,最終由中國公司分別耗費鉅資從西方買回,儘管幾乎所有的文物專家都認為該獸首價格物非所值,但是購買者表現充滿使命感的愛國行為,促使艾未未感興趣探索國寶獸首的真偽及其價值引發的各種問題。

藝術家複製了圓明園十二獸首,旨在思考如何面對歷史文物的態度,並質疑西方列強「掠奪」與「歸還」的嚴肅問題,同時省思諷刺、陳腐、傷痛、無知愚昧等多重含義。


澳門企業家購回的獸首之一《馬首》,翻拍自網路。


展場內因為展品不多所以空間滿空曠的,但這樣的空間讓人感覺滿舒暢,尤其是在面對艾未未較為帶有批判的作品,在思考嚴肅議題時我喜歡這樣的環境安排。

這次的作品有許多影像拍攝,所以在觀展前一定要仔細讀過艾未未的基本生平,不然真的只能走馬看花會感覺很無聊的。


作品〈葡萄〉是以 32 張清朝板凳相互扣住而成,因為如同葡萄串成的形體命名。

作品的造形是鮮活的多樣化,環繞中心向外擴散,彌漫供人聯想的氛圍後,再透過艾未未的心智情感和夢想持續延伸與廣佈;意象湧生後不斷延展出裂隙,導向不確定的領域然後桎梏,艾未未顛覆了歷史順序與物理的規律,在用與無用、名貴與棄置之間,引領出美學獨特的錯愕感,簡單卻讓人震撼。


〈中國地圖〉這個作品老實說我看不太懂,所以引用北美館導覽手冊中的記錄。

此作是一幅以清代寺廟廢棄的鐵梨木多層壘疊組合而成的巨型地圖。縱深切割的地形板塊,清晰浮現中國遼闊的幅員,顯見作者投射出心目中的土地。從藝術的角度剖析,艾未未的中國造形雕塑藉由內在的情感彰顯對於文化、歷史、政治、社會的總體批判。

艾未未的〈中國地圖〉作品體現了典型的艾氏風格,亦即作品兼具社會與政治性的指涉,充滿強烈而賦有形式意涵之張力。


〈透視學 – 天安門〉攝影作品事一件最淺顯易懂的作品。

艾未未透過縱透視的表現手法,將平面上離視者遠的物體置於離視者近的物體上面。圖像中的艾未未以其左手「比中指」朝向權力核心的建築物:天安門,空間的構圖與視覺形象鮮明;反威權以及強烈挑釁與嗤之以鼻的意味濃厚,他以調侃和戲弄的心態指向代表集權勢力之建築,顯現作者人權意識與抵抗強權之對峙狀態。


〈監視攝像頭〉作品是一具以大理石雕鑿的監視器,隱喻在整體環靜之中,人們被監測無所遁形,但白色大理石冷凝堅固,敏感與不敏感衝突,正如年輕人用語很「瞎」。

在這個處處可能受到威脅的社會,監視器之無所不在,主要在於防患社會紛亂的現象,而且也被視為日常生活常態的一部份。藝術家以其敏感的生活經歷與政治觀察回應他所感受到的隱藏在城市街頭的監視器,具有控訴與嘲弄的本質。

而艾未未本身也因為對於政府的持續抗爭而同樣深受監控的人身剝奪。


艾未未的大型裝置作品〈Through〉,解構雕樑畫棟的建築意象。

艾未未將舊廟宇的素材拆解並重新組構,寺廟木梁歷經時間與空間的穿梭與刻痕,無數根柱子穿插於方桌之間,被藝術家接嫁構成“人”形、“入”字,多變的抽象造形,將本來橫縱有序的建築老構架,轉變為一個個叉丫杈枝的新姿態。原初規矩方正的結構,蛻變成橫七豎八、斜牽橫倚的組合,作者以豪邁壯大的心志入侵環境空間與它產生對話的可能性。


〈永久自行車〉是這次艾未未於台北製作的全新作品。

這組裝置作品在社會的某種意義上,體現集體躍進的動能,在現代藝術史的進展過程中,「偶發」與「機緣」是突破藝術律則的重要觀念。腳踏車原是普羅大眾的交通工具,既熟悉又親切,卻將此物件從“可使用”的功能性抽離。

艾未未以其個人的機敏與喜好,把使用現成物的觀念發揚光大,他選擇腳踏車,針對北美館最挑高的空間設計〈永久自行車〉的裝置巨作,1000 餘輛腳踏車的數量與龐大的結構體,是建構此作有力的挑戰,腳踏車的輪軸在層層疊疊交會間構成迷陣空間,觀者可從各個角度透視思索抽象造形的美感及感受到其散發巨大的能量與魅力。


不像世界知名的西方畫家湧入大量的人潮,但每一件作品卻都有著極為深層的意義與文化社會背景。面對艾未未的作品,我們看的不只是一個藝術家作出的作品與詮釋,他甚至展示了他的人生與政治理念,以及中國急欲想隱藏的問題。



這次的北美館除了《艾未未。缺席》特展外,顏水龍先生的特展以及記錄台灣的黃則修先生82歲攝影展也非常精彩值得,禮拜六快來美術館走走吧。


 來去北美館:

相關網址:
地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3段181號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超多車子的啦~~ 請洽 前往美術館動線
【自行開車】
不建議開車前往,台北難停車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