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 [部落] 2011親愛的水璉豐年祭

DSC_3326

來自東海岸的風與陽光,是台灣僅有的熱情和溫暖。
四年了,與水璉深刻的友誼不曾改變。不知不覺,孩子們長大了,儘管海灘消失了,儘管台北大學也不再部落帶孩子們了,但他們的天真與熱情卻依然在美麗的故鄉恣意爛漫。

水璉的海灘


要不是有美麗的水璉,我也無法如此深刻的愛上台灣。台灣的迷人之處是與眾不同且世界唯一的,需要深刻的體會與靜靜的感受,是從文化到風景,是結合人事物風景與歷史的美,是世間僅存的。

水璉的海灘

豐年祭,實在難以用文字來解釋阿美族充滿歡笑的這一天,在這段時間裡,四海一家,不分你我。客人們只要一起來唱歌跳舞就對了。

會場上,大家手牽著手,身體也搭著彼此,古調在歡笑聲中祝福著眾人,熱情洋溢的阿美族舞曲也帶領著大家舞動。過程中,我們用笑容接觸著身旁的陌生人,也用心感受到古老靈魂的傳承,豐年祭是很神奇的,是一種破除你我與敵友二元束縛的一場盛宴,繞著無須整齊的圓形隊伍,跳著看似固定又毫無拘束的步伐,在旋轉的過程中我們的靈魂也徹底進入四維的空間之中超然了。

DSC_3335

我喜歡部落,因為在這裡陌生人就是朋友。在這裡你很容易能感受到溫暖與友善。

DSC_3338

一直再注意一個超酷炫的紋身XD

水璉名稱來自荷蘭語「sibilian」譯名,意為「美麗的村落」。另外,也有人認為水璉名稱源於台灣原住民族群阿美族語的「知維地岸」意思,該詞白話即「此地多水蛭」之,番俗六考中將此地名譯成「水輦」,台灣日治時期稱「水璉尾」,台灣戰後時期改稱「水璉」。

DSC_3325

水璉村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從花蓮市過來走台十一線大約半個小時的路程,是一個阿美族與漢人混居的部落,而在2007年撒奇萊亞族獨立以後,原本的阿美族人也分成兩族各站幾乎一半的人數。

撒奇萊雅族世居於花蓮平原,勢力範圍約在立霧溪以南到木瓜溪以北,大約包括了今日花蓮縣新城鄉、花蓮市及吉安鄉三個地區。但在1878年,清朝對台灣施行開山撫番政策,在東部遭遇撒奇萊雅強烈抵抗,為剿滅撒奇萊雅族,清軍火攻部落,稱為「加禮宛事件」(達固湖灣事件)。激戰後,撒奇萊雅族大頭目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及其妻伊婕‧卡娜蕭(Icep Kanasaw)慘遭清軍凌遲處死以殺雞儆猴,中國人果然跟日本人一樣狠毒。倖存的族人為了躲避追殺,隱藏自己的文化和語言融入阿美族的生活中。

而在2007年獨立後,僅存三個主要部落分佈在花蓮,分別是位在花蓮市國福里及德安里、瑞穗鄉馬力雲社以及壽豐鄉水璉部落。

所以水璉村滿特別的,有一些人稱自己是阿美族,一些則稱自己是撒奇萊雅

DSC_3312

但部落還是不分撒奇萊亞和阿美族的區分一起辦豐年祭,而且部落的頭目依然是一起選的,說實在話都過了140年了其實都已經交換血統了吧,又何必區分你我呢。

DSC_3286

豐年祭的會場在水璉村的活動中心,位於水璉國小一旁,水璉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會在國小念書,但國小畢業後會有一半的孩子搬離部落念書,有一些則搭校車到花蓮上課。

豐年祭

幾乎每一個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也都超可愛的。

DSC_3361

雨寒超級乖巧,但有時候會忽然難以溝通XD

DSC_3310

楊琪和楊玲兩姐妹以前帶活動時實在是很調皮,但這次來都長得好高而且變得超級懂事,都感動到要痛哭流涕了啊。

DSC_3358

陽光照射下來,大家身上的紅衣服閃閃發光,而這紅透的會場也徹底反映出阿美族人的熱情。

豐年祭

思婷有夠愛自拍的啊,是不是也該快點長高了。

豐年祭

豐年祭

第四年了,認識這個美麗的部落,有著好多的記憶與夥伴。因為水璉,我愛上了台灣,也因為水璉找回了當初因為一些因素而迷失方向的自己,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思考許多問題,我愛水璉,這裡就如同家一般。

然而經濟和東部發展的許多問題卻默默的傷害著這片土地,甚至讓水璉的海岸消失了,但在這篇快樂的網誌就不多提了,但願能有更多人關心台灣的海岸線以及被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將以此為志向。

開放時間:
每年八月的某一個周末

地址:
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可於花蓮新站搭海線的客運
【自行開車】
台十一線從花蓮市開往豐濱方向,再過了跳浪隧道後即可到達,約三十到四十分鐘

DSC_3280DSC_3358DSC_3361豐年祭水璉的海灘水璉的海灘
水璉的海灘水璉的海灘DSC_3282DSC_3286DSC_3292DSC_3294
DSC_3299DSC_3304DSC_3306DSC_3309DSC_3310DSC_3312
DSC_3325DSC_3326DSC_3335DSC_3338DSC_3347DSC_3349
Flickr 上的相片集 水璉豐年祭

更多照片請點上面的連結至Flickr上點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