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曾經繁華一時的老街上,
過去的商業重鎮與河道商港,如今
卻只剩一些欠缺整理的老房子以及傳統市集
汐止,一個歷史兩百年的老城市
就像其他台北市周邊的衛星都市一般,
至今
只剩下繁華落盡後的淡淡憂傷。
汐止,舊名水返腳,出自於基隆河受海水潮汐影響,潮漲至於此,故以此命名。《淡水廳志》中載道:「水返腳,謂潮漲至此地。」一直到日本統治時期,才重新以原意改日語命名「汐止」(しおとめ;shiotome),並沿用至今。
清領時期,汐止早已如同大稻埕與三峽等港口聚落,因為河運的興盛與陸運的不方便,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業城市,尤其在咸豐十年(1860年)台灣開港,許多外國人來台設立洋行進行貿易,使得大漢溪與基隆河流域旁的城市倍數發展。而當時的水返腳也因此快速湧進人口,而且處處可見洋樓與茶館,成為附近山區茶農的集貨地,包含平溪、石碇、瑞芳等地。
附近山區的茶農會先將茶葉運至水返腳街上的茶館,茶館將茶葉精製好後,即利用基隆河運至大稻埕輸出;又由於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有許多支流深入附近山區,使得汐止同時也成為附近山區土產輸出及雜貨輸入的集散地。與同時期的三峽有相似的商業地位。
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日本人活用鐵路與架橋鋪公路,這些港口都市不再具有過去的功能,而汐止老街一帶的舊商業區頓時黯然,此外,因為台北市的過度開發,使得汐止成為台灣知名的淹水區。然而汐止的淹水問題,除了因為當地雨量過大且集中外,主因是中上游過度開發導致排入基隆河洪水逕流量暴增,超過河川原始治理計畫防洪的上限所造成,而嚴重的淹水問題一直困擾著汐止居民,直到員山子疏洪系統的建設才有所改變。
不同於其他的老街區,汐止老街早已名存實亡。走在中正路上,已經難以感受就時代風華,多的是傳統市場的叫賣與嘈雜,以及剩下寥寥無幾的幾間老房子,也都看似搖搖欲墜。遊人走在其中,滿是空盪與憂傷,感嘆歷史記載的落差也不過幾個十年。
好在坐落於河畔的陳萬乞古厝,讓期待在中正路的盡頭得到慰藉。是一棟巴洛克式的三層樓日本維新時期建築,一眼就看出是出自大正年間的中國或日本匠師之手,不過卻不同於大溪老街與三峽老街的閩南商業式街屋,陳萬乞古厝特別的澎湃而且華麗。除了典型的石柱與幾何裝飾,幾乎全棟的洗石子技術也非常的純熟有質感。
美麗卻不失威風的設計,讓小浪想起富岡老街上的呂家聲洋樓,斜陽照射下,風韻猶存,但不同於富岡的親和與寧靜,位在濕冷又淹水的基隆河畔,它們的處遇差別可大了。
不過仔細觀察可見,屋面和磚瓦銜接觸都被植物給侵入,甚至在西面的女兒牆上可見雀榕的根已深入其中,假使再不加以整修,被植物給瓦解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古厝對面便是基隆河畔的堤防,可想而知,這些年來古厝經歷過多少次的水淹侵害,如今一樓已經在堤防平面之下。
天氣晴朗,微風輕吹,我感受到老汐止的飽受滄桑。
在旁邊的花棚底下,一塊又一塊的銅雕記錄著汐止發生過的所有水患,在這個倚靠河水而發展的城市,這樣的一段歷史的確讓人倍感矛盾,如今,汐止已經停止淹水六年了,期許淹水的汐止已經走入歷史之中。
相關網址:
新北市汐止區中正路交流道旁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搭乘鐵路縱貫線,於汐止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中正交流道下,就河堤在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