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部落] 織羅部落體驗行。阿美族的寶物葛鬱金


跟著織羅部落的長輩前進,
我們穿越過田野間的草叢步道,

在豔陽下,
尋著沙質的路徑,
跟著頭目尋找一種阿美族人古老的作物。



織羅部落,又稱為春日部落。位於玉里鎮,美麗的公路台193縣道上,倚靠秀姑巒溪右岸,遙望舞鶴台地,台東山脈西麓。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社區,也嘗試發展阿美族部落觀光。

部落的媽媽跟我說,「織羅」在阿美族語是「再增加一點點」的意思,是希望部落的人能夠越來越多,讓族群越來越強大。

而這次浪浪就受邀前來織羅,體驗當地阿美族人的日常生活,採收葛鬱金。


葛鬱金,又稱做粉薯。就是早期的太白粉,早年為阿美族人的糧食作物代替品,或是當作製作澱粉的原料;近年來,經改良選育發展出變化無窮的葉色紋理,非常美麗,變成為極受歡迎的觀葉植物。

將葛鬱金塊根水洗過後可以濾出澱粉,曬乾後可用。此外,塊莖也可直接蒸食或磨粉調理,澱粉的品質很好,葛鬱金洗淨切絲沾麵糊炸酥相當好吃,早期亦會做成食粿、餅乾、丸子及烹調料理,生食或熟食皆可,味美可口。

根據當地的耆老口述,葛鬱金ㄧ年只採收一次,產期大約在11月到隔年4月,以前花蓮處處都有栽種,製作成葛鬱金粉,但後來被起雲劑給取代,不過近年來因為食安風波又重新被許多重視健康的消費者重視,所以目前織羅也有在耕種。


自己有栽種的頭目告訴我們,葛鬱金是一種怕水的植物,所以在玉里的沙質地很容易種植,但新種的葛鬱金需要生長六到七個月才會長出營養根,所以當地的人都很珍惜葛鬱金。採收的方式也很有趣,是把葛鬱金小心的連根拔起後將上面的土甩一甩,然後取下ㄧ顆僅有四到五顆的塊根後,放回原本的土洞裡繼續種植,所以葛鬱金會越來越大顆。

葛鬱金,阿美族語叫「藍牙角」,在阿美族的傳統生活中時常出現,是一種生長力強的臺灣原生種,在海岸山脈上充滿許多,因為高纖維高澱粉,而且隨手可得,所以阿美族的獵人上山也時常在獵徑上取用野生的葛鬱金當作副食品,也會在路徑上栽種。


在三十年前葛鬱金在織羅部落具有非常大的種植面積,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在被化學原料取代後,部落在五年前重新找回葛鬱金,當作部落產業,不過葛鬱金就算冷藏也無法保存太久所以改以粉末保存,當然在剛收成的時候也會拿來直接烹調食用。


這次的體驗我們帶了很多孩子一起來玩耍,不要說孩子,就算是大人也都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植物,滿有趣的。

大加拿著鋤頭或是徒手挖呀挖的,把一顆顆的葛鬱金摘下來,只不過限在並不是產季所以都非常的小顆,也算是為了給我們體驗而犧牲啊!




摘了幾顆的葛鬱金只有這麼ㄧ些乾乾扁扁的葛鬱金,那是因為現在不對時,不然他可是又大又肥的,像一隻蠶寶寶一樣。

好像有點不舒服.....


葛鬱金拿回來以後,必須先刷淨上面的土,然後再拿到磨杵裡把他打扁,讓他的塊根的汁液能夠出來,再接著把他們裝進網袋裡洗滌,到這裡為止跟喜愛玉非常的相像。

但不同的是他不會和液體相融,而是會慢慢的在水裡產生沉澱,接著慢慢的把水分倒掉就可以取得葛鬱金粉。




妹妹將裝進網袋裡的葛鬱金洗滌一陣子以後,水裡就逐漸浮有葛鬱金的粉末,接著就是放在一邊靜置一段時間等待沉澱。


慢慢的把水倒掉後再等待最後一層水分曬乾,就可以取得純白的葛鬱金粉末。晚上,我們就能夠吃到用葛鬱金粉做成的果凍了!

雖然我們的葛鬱金因為量太少,一個果動都不夠用,但過程還真的是好玩又好吃:)



相關網址:
[台灣-花蓮][部落] 阿美族發源地。奇美部落的文化探索
[台灣-花蓮][部落] 用舞蹈傳承意志。2014 達蘇達蘇湳部落豐年祭
[台灣-花蓮][美食] 好好吃蛋餅。德安一街無名早餐店

地址:
花蓮縣玉里鎮織羅部落(春日社區)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到花蓮開往台193縣道可抵達織羅部落。 
【大眾運輸】搭乘花蓮客運由193縣道(樂德公路)公車至春日(織羅部落)下車。

粉絲專頁:
FB專頁:島嶼步行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