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繆思] 1984臺灣發生塵爆167人死亡。如今卻一堆人聚集玩color play


因為上山了幾天所以都沒有接收到新聞,當今天看到一堆關於「塵爆」的分享時忽然心裡一驚,這個我過去因為三峽礦坑史曾經研究了一段日子的關鍵字,竟然又出現了,而且臺灣人卻是那麼的陌生?

也許在很多檢討當下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試圖思考我們記取教訓的能力到底有多麼貧弱?賺錢的商人如何把人的生命安全一起cost reduction

更何況當全世界一堆文章在反省color run的時候,主辦單位還他媽的玩聚集空間而且更密集的丟易燃粉塵的color play?看到這麼多美麗的生命被炙火燃燒,想到自己手握到忘記關的保暖燈就起水泡超痛,就覺得超難過.....

為什麼現在還怎麼有臉逃避責任?

但我想先擱置現況的責任歸屬,把時間回溯到1984年的媒礦塵爆事件


在重新說明「塵爆」這一個身邊有超過九成的人沒有聽過的詞彙時,我們先把時間拉回1984年。

那一年是台灣最後一個量產媒礦的日子,當時臺灣的單一礦區已經可以到達將近1000公頃之大,而且據說從礦坑口到採礦處最遠竟然需要搭乘台車兩個小時方能抵達,我想這已經不是三十年後的我們能夠理解的工作環境。而當時的礦業發展因為許多淺層礦區和較安全的礦脈都已經挖掘殆盡所以越來越危險,甚至連挖金礦的九份地區也改挖煤礦。但是煤礦坑發生的災難比金礦坑的災難更為頻繁,所以對於礦工而言,更是危險度較高,也間接促成日後煤礦停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就在1984年的短短一年內就在礦坑裡死了289人,其中台灣北部的三次嚴重災變(海山煤礦、三峽海山一坑、九份煤山煤礦)就造成至少277人死亡,又其中土城海山煤礦、三峽海山一坑的兩起事件就因為殺傷力極高的「塵爆」事件燒死或因為氧氣燃燒窒息死亡167人,僅五人存活。而在同年,因為塵爆的風險隨著礦坑的深入使得媒塵難以排出而無法降低,迫使蔣經國在當年不得不下令全島逾百煤礦停產,讓臺灣的煤礦產業因此而終結。

土城海山煤礦:73/06/20 12:50 死亡  74人   受傷3人
九份煤山煤礦:73/07/10 12:40 死亡103人   受傷22人
三峽海山一坑:73/12/05 12:50 死亡  93人   受傷2人

同年八月八日,行政院頒布臺灣地區煤業政策,以礦業安全優先,並且符合經濟效益的政策,也因為七十三年的三場鉅災,政府透過更嚴格的安全法令於七十五年公佈新版的礦場安全法,以強力監督礦業的安全。自此,三場大災難之後,也再沒有如此規模之礦災,政府在法令面的嚴格外,也積極的輔導礦業公司轉型收坑,並逐步解除燃煤進口的政策,各種政策面的轉向,從七十五年至九十年間的煤礦業,終於在裕峰煤礦的收坑後,煤礦業終於走入歷史。而當年留下來的遺址也看得到許多當時留下來的「禁火令」和「防火除塵」相關設備。

因為密集的可燃飛塵加上火焰就等於死亡的訊息已經成為當時臺灣不可不知的常識。


「塵爆」曾經在一年內讓臺灣超過167人死亡,終結一整個曾經影響臺灣的重要產業,但我們如今卻有那麼多人沒有聽過這個當年底層孩子人人皆知的常識。

而當時三峽海山一坑在底下唯一靠著吃人肉存活的礦工回憶中也有提及,當時的他聽到底層發生氣爆爆炸後就趕緊思考第二波真正具有大範圍殺傷力的「塵爆」發生時他要如何存活,因為塵爆將會沿著整個隧道與爆炸波震起的飛塵延燒,讓氧氣瞬間燃燒殆盡,此外媒礦的燃點八百度,人就算沒被燒死也會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因此塵爆的危險更勝於一般的燃燒。


塵爆的發生其實有許多可能,但他的條件一定是可以發現並且避免的,並不是一個很少見的偶然事件。

簡單來說就是大量且密集的可燃性飛塵、氧氣、火源等三個要素就可以發生,而可燃性的粉塵燃點越低爆炸的可能就越高。

但有時候連明火都不用就能引發

近年來,台灣就發生過多起塑膠粉體卸料作業之塵爆工安事件,經過學者探究其原因,發現引發這些塵爆工安事件之火源都為「靜電放電」,這種不知如何發生、何時會產生之微火源,是粉體作業中最難預防與防範的潛在危害因子(可參考《靜電放電引發塵爆危害之防範與探討》一文)。而連靜電都有可能產生巨大範圍性爆炸的塵爆高風險活動,主辦方竟然沒告知風險也幾乎沒有做任何緊急危難措施,更誇張的是沒有進行禁菸禁火,絕對要付出完全的責任。1989年榎本兵治也曾經為了塵爆的引發原因寫了完整的研究《粉塵爆発》。而相關的文章在學術圈裡面也不勝枚舉,包含發生的原因和如何預防。

然而,連充滿燃點高達八百度的礦坑都如此危險,更何況是燃點極低就能閃燃的玉米粉?

看到一堆玉米粉充滿了擁擠的空間又看到旁邊有人在抽菸,難道都沒有人感覺到危險?就算如此,難道連主辦單位都沒有這方面的常識嗎?

這似乎驗證了人們確實學不會教訓,如果每一次的高風險活動都要在死傷許多人以後才能再得到僅有二十幾年的教訓,那臺灣社會真的值得好好檢討。

雖然三十年前的人們為了「求生與家庭」而必須面對塵爆,和現在人們因為「無知與歡娛」而製造出塵爆是有所不同的,但類似當年值得檢討的是,臺灣的相關主管單位是否該建立一個大型活動的安全審核標準,對超過一定人數的活動進行安全檢驗?像是工廠安全審合一樣的模式,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


礦坑產業文化所產生的各種事件與哀愁曾經影響著全臺灣對於許多社會問題與公共安全問題的省思,但省思過後該是教育延續,而不是遺忘。


上圖為當年發生嚴重塵爆死傷的三峽海山煤礦的廢棄礦區

粉絲專頁:
FB專頁:島嶼步行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