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內門鴨母寮的朱一貴,號稱「鴨母王」,因不滿清朝作為,發動了台灣第一次大規模的民變革命,在位僅短短的十數天,是台灣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曾被人稱義賊。
在朱一貴起義失敗200多年後,鄉民經天上聖母指示興建「興安宮」,以天上聖母及朱一貴為主祀神明,寺廟旁尚存一口井,便是朱一貴起義軍隊居住飲水用的古井。
在台灣得歷史上,最轟動、規模最大的一次「反清復明」戰爭,是由高雄市內門區「鴨母王‧朱一貴」所點燃,儘管當年的戰事影響極廣,淡水、小琉球、台南、嘉義等地都有人響應起義,然而,全省唯一的「鴨母王祠」,卻歷經 276 年才正式落成,為內門區增添一處極具歷史教化意義的觀光勝地。
朱一貴原名祖,是福建漳州長泰人氏,生於清康熙29年(西元1690年),少時常行俠仗義。當時的清朝官吏常常急徵暴虐、酒色揮霍,使得四處民怨沸騰,逐漸激起朱一貴與當地鄉勇「反清復明」的意志。
朱一貴在二十歲來台後,先居住在屏東佳冬鄉一帶,後來才移居到內門區的鴨母寮,以養鴨為業。 據說朱一貴所養的鴨子又大又肥,他能指揮鴨群如同領導軍隊一樣,他將鴨群編隊出入,用手上的竹竿,任意驅使鴨群排陣行動,所以人們稱他「鴨母王」;在聲名逐漸遠播後,再加上他的「朱」姓為明朝國姓,所以被各路英雄默認為「反清復明」的領袖,在康熙 60 年4月19日(西元1721年),聚集「天地會」及各地義士,開始了他為期不到二個月的革命志業。
在朱一貴起義失敗200多年後,鄉民經天上聖母指示興建「興安宮」,以天上聖母及朱一貴為主祀神明,寺廟旁尚存一口井,便是朱一貴起義軍隊居住飲水用的古井。朱一貴的起義地不僅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地點,它也反映出內門鄉較為慓悍的民風,是探索此地武陣發展的參考地標。
朱一貴的反清大軍曾攻下台灣府城,當時部眾擁立朱一貴為「中興王」,於今日的「台南天后宮」登基。他宣布人民必須承襲明朝的制度,設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永和」,還頒佈了廢除滿族薙髮令,將旗裝脫下、長辮剪斷,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
然而,在登記之後沒幾日就因閩粵內鬨分裂,以及杜君英等人認為自己功勞較朱一貴大,終於導致內鬨,杜君英等人率眾出走,更向清朝政府投降。除此之外,北部也發生了許多起閩粵的械鬥事件,使得客家義民紛紛加入清兵剿匪,不到二個月,剩下的義軍終於被內地前來支援的清軍所撲滅,清廷也藉此事徹底掃蕩殘餘的南明軍隊,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台灣各地才恢復寧靜。
朱一貴雖然起義失敗,但他的義行仍深植區民心中,於是,鄉民在受到「天上聖母」的指示之下,於1977年以「天上聖母」的名義,在起義地的旁邊建造了一座“鴨母王祠”,取名「興安宮」,同時主祀媽祖與「鴨母王」朱一貴。
朱一貴的神桌上以木鴨和鴨蛋供奉,也是滿與眾不同的。
而這座新雕像旁另立有一尊由群鴨環繞、約5台尺高的石像,它是1997年就安座的「舊」雕像,完美重現了傳說中朱一貴熟諳鴨性、以竹竿即可指揮若定的英姿。這二座雕像與綠水池塘、養鴨寮、石雕群圍牆共同構成「朱一貴文化園區」。
相關網址:
高雄市 內門區光興村鴨母寮8-10號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無大眾運輸
【自行開車】
若從高雄市區或高雄以南開車,可走國道1號或國道3號高速公路接國道10號高速公路至旗山轉內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