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嘉義] 蒜頭糖廠的主祀廟,糖廠配天宮


嘉義朴子配天宮在嘉義地區頗負盛名,擁有廣大的信眾,而在鄰近鄉鎮的蒜頭糖廠內也有一個「副配天宮」,同樣主祀媽祖,也有著不少離奇的故事。



「副配天宮」,現稱糖廠配天宮,於蒜頭糖廠內。主祀朴子配天宮開光請來的樸樹媽祖。

配天宮媽祖(樸樹媽祖)的由來,傳與今布袋鎮貴舍里半月庄先民林馬篤信媽祖有關。

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間,先民林馬常往來大陸、福州、興化、莆田一帶販賣﹙福圓肉﹚,同時經常轉赴湄洲天后宮膜拜聖母姑婆(媽祖姓林為林姓宗族原親故稱祖姑婆)。林馬有一年依例前往拜夜宿廟中當夜媽祖托夢諭示他:「姑婆體諒你一心虔誠,為了避免你年邁體衰時再受渡海奔波之苦,特賜你請奉金身一尊返回台灣奉祀」。媽祖並指示他眾金身中鼻頭有一顆痣者欲隨其東去。

林馬夢中驚醒欣喜若狂便至殿中尋找,黎明前見眾金身中,有一尊金身鼻頭恰巧一隻蒼蠅停在上,即攜之日夜兼程奔返故里。途至牛稠溪南畔,日色已暮,即暫宿樸仔樹下過夜。此後附近居民聞香氣氤氳,紛往膜拜。

滯留數日後,林馬欲啟程返鄉時,頓覺媽祖金身有如千斤重,無法移動,眾人皆感訝異,於是擲一筊請求媽祖示意,媽祖乃指點欲「永鎮守此地」,以顯化濟世。林馬心中雖不免有失落感,但亦不敢有悖神旨,眾人即鳩工建廟在樸仔樹下,謂之「樸樹宮」,以供崇祀。未久,各地善信聚居媽祖廟附近,遂成一小街坊,清乾隆年間即稱「樸仔腳街」,即今之開元路。如今,街容已改,惟彎彎曲曲之開元路,有似一條大神龍橫亙朴子東西向間,成為朴子之鬧區,是早年樸仔腳最熱鬧之惟一街道。

媽祖廟奠基在樸仔樹下,台語「下」即「腳」也,因此,朴子早期地名為「樸仔腳」,因「樸」與「朴」音諧,日本據台後,鑒於「樸仔腳」地名俗氣,故於大正九(民國九)年,改名「朴子」。朴子由「樸仔腳」演變而來,其與媽祖之關係,概可想見。

(資料來自配天宮官方網站)



由配天宮供奉的樸樹媽祖在朴子一帶,常有顯靈福危佑民的事蹟,最具代表性的為伏黑狗精。

據說在民國初年,六腳鄉日閥創設的蒜頭製糖工場內,傳有妖魔作怪,致工場機械時生故障,或工人常受傷害,並禍及附近民家,眾多居民病者病,傷者傷,鬧得雞犬不寧,已到人心惶惶的地步。

主事者紛至朴子配天宮懇祈媽祖治妖除魔,終於在三媽聖像臨場下,大顯神威,就將黑狗精(骨頭)取出放進油鍋,無形中病傷根除,工場終平安無事。工廠村當地居民為感念媽祖顯化佑民,乃於民國十年在村內興建一座寺廟,名為「副配天宮」,廟名至為奇特,正代表民間信仰的誠篤。蒜頭糖廠本島籍員工,亦由黃水盛倡議,於日據大正壬戌(民國十一)年,鑄造大耳香爐一座及大燭台一對,呈獻神殿前,感謝媽祖之庇佑。

後來大耳香爐名聞遐邇,而有「樸仔腳(朴子)香爐,北港廟壁」的諺語,即指朴子配天宮的香爐,與北港朝天宮的廟壁,同享盛名,相互媲美。大耳香爐因香爐兩邊有形如大耳朵而得名。



糖廠配天宮的格局算是最精簡型的,僅有一堂供人祭祀參拜。

一開始建造的主要經費也都來自糖廠內員工聚落的居民共同募款而來,屬於小型聚落寺廟,提供地方人士的心靈寄託。

殿前為一柱一龍的雕花龍柱,龍首上昂,口含龍珠。



青龍方隻龍雕和龍柱的風格類似卻不盡相同,點了眼睛的龍總是看起來怪怪的。



梁上的插角為彩色飛天木雕。



嘉義寺廟的最大特點便是在其精美的交趾陶藝術,這裡可是台灣的交趾陶重鎮,有非常多的交趾陶藝術家在嘉義誕生。

而這樣的特色在糖廠配天宮亦然。除了展現師傅的技術超然,也表示地方信眾對於神明的重視,而這種虔誠的心態使得寺廟建築不斷的尋求突破,也因此讓這種工匠藝術不斷的突破,讓寺廟不只是個宗教聖地,更成為了藝術呈現的展場。

這正是浪浪不信奉卻迷建築的原因呀!



相關網址:

地址:
嘉義縣朴子市開元路118號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客運可選擇在嘉義火車站下車再轉搭公車客運與BRT或是直達朴子站(統聯 客運)。

【自行開車】:國道1號或3號,接82快速道路往鹿草、朴子方向,於義竹朴子交流道下, 右轉台19線後直行文化路,右轉開元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