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高山百岳] 雪山山脈名稱由來彙整


雪山山脈名稱由來

日治時代稱為次高山脈。




雪山群峰

1.雪山主峰(3886公尺):日治時期稱為「次高山」,是雪山山脈第一高峰,全台第二高峰,海拔(標高)僅次於日治時期稱為「新高山」的玉山主峰3952公尺,雪山主峰除了日本人所命名的「次高山」之外,另一別名是「興隆山」。而雪山一名主要來自泰雅族人普遍的稱呼「seakon」,譯音為「雪高翁山」,後來簡稱為「雪翁山」或「雪山」。乃因泰雅族見到雪山南面的岩壁一宜在崩裂直瀉,形成縱斷裂溝,而將此特殊地形命名之,意為「岩壁的裂溝」。

[台灣-台中] [高山百岳] 冰河的故鄉,雪山主東峰超詳細紀錄 (上)
[台灣-台中] [高山百岳] 冰河的故鄉,雪山主東峰超詳細紀錄 (下)

2.雪山東峰(3201公尺)

3.雪山北峰(3703公尺):林文安認為北次高山和穆特勒布非為現指之山頭。

4.大雪山(3530公尺):因極似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因而取名。 又一說為泰雅族人稱Babo Rinisan,Babo 山之意,Rinisan意為流淚,為昔日佳陽社與北方新竹泰雅族的分界線,雙方彼此通婚,因族人送新娘至大雪山必須告別,因難過而含淚泣別得名。

5.中雪山(3173公尺):中雪山的名稱來源,極有可能剛好位於在大雪山和小雪山的中間。

6.火石山(3310公尺):山頂為祼露碎裂岩片,黑如炭而表面光滑明亮,有的細如粉,有的碎如砂,平滑的砂場上映著陽光,處處金光閃閃,閃爍在豔陽下,岩紅如火山或以此為名。

7.頭鷹山(3510公尺):因遠望有如鷹頭而得名,如池有山一般, 日人拫據日文文法將鷹頭作為頭鷹。

8.志佳陽大山(3289公尺):位於志佳陽社(今環山部落)而得名,屬斯卡瑤族,泰雅語意sikayou 為竹子,蓋該社原為竹子茂盛的竹林,亦有可能由kujao演變而來,指鹿多,老人飽食鹿腸之意。


大霸群峰

1.大霸尖山(3490公尺):並立於海拔高度約3300公尺高的水平岩層基部上,原為一小地壘,冰期以前經過劇烈的水蝕剝離作用後的堅硬殘丘,形如雙耳,泰雅人稱為Babo Papak,Babo是山,Papak是雙耳朵,意為雙耳嶽大霸尖山是日據時代日人所命名,字義與讀音(大霸是否為papak的音譯???)均係上乘,但不知是何人於何時命名。僅知道在1927年8月首登前後,已廣泛地被稱為「大霸尖山」。

[台灣-新竹] [高山百岳] 今年可望開通。大鹿林道東段與馬達拉溪營地

2.小霸尖山(3445公尺)

3.加利山(3112公尺)

4.伊澤山(3497公尺):陳茂修認為,命名取自日本人姓氏,由來則不可考.據他研究的結果,這類以姓氏為山名的事例,雖無法查証緣由,大抵上卻有個類似的模式:日人據台時期,為密控制台灣,遂分派日本人駐紮各地,包括深山中山胞部落.這此負責地方治安的日本警察人員,可能一住便是數十年,甚而終其一生都在芋個駐在所服職,對這此深入山區為職務奉獻一生,終老異鄉的日本人,為表示褒揚或紀念之意,在其死後,往往以他們的姓名為其轄區的地名,或轄區內高峰大山的名稱.光復以後,大多此類地名都已改正,但仍有許多山名保留未改(或許是為表彰山抗日的英勇),如佐久間山就是一例.伊澤山的命名是否源於此模式?目前尚難查証.在王編的台灣山岳一覽表,伊澤山又名江澤山,果真如此,則江澤和伊澤之間有何關連?其由來又如何值得探究,可惜篇查山岳資料,仍找不到答案。


大小劍山

1.大劍山(3594公尺):山容很像寶劍的劍尖,同時又是劍山群峰之首,所以得名大劍。

2.劍山(3253公尺):由德基水庫之前的登仙峽,望向前方深山中的群峰,有一座直衝雲霄的寶劍狀山,因而得名。

3.佳陽山(3314公尺):靠近佳陽社而得名koyo(卡瑤,今稱佳陽) 指凹陷之地.蓋周圍為2000公尺之高山,而該社位為地勢平坦處,形成凹下之地形。


武陵四秀

1.品田山(3524公尺):是典型的日本式山名,日語發音為(shinada),當時取這座山名的日本人應該是本州東北一帶的人。原來在日本本州東北的人士,常將山中的濕地稱之為「田」或「岱」(tai),岱亦指山上的濕地,日本古語寫成「田井」。「品」字在日語中有很多之意,在日本本州之東北部,就有許多山名因為山中多沼澤或水池,而以「田」名之者。例如八甲田山、八幡平(hachimandai)、十和田等均為其例。因此品田山在日語中的意思,應該是指有許多濕地或水池的山。參之品田山至喀拉業一線的群山,確有許多的高山水池散佈其間,當中泰雅族原住民亦有將這一帶的山名稱之為「siron」者,而「siron」即為水池之意。特別是品田山至池有山這一帶的高山水池尤多,因此日本人將原稱為「tamalabu」(早期日本人音譯為「玉羅府」)改稱池有山,則其將原稱為「pochinsiron」,(泰雅族語發音是波琴西侖,意思是最後的水池)依其到處有高山水池之地理特性,改稱品田山,正是彰顯此山之性質。故品田山名之由來,應不是山脈之皺褶,看起來像「品田」兩字所致,而此種說法應該是台灣岳界以訛傳訛之結果。

2.池有山(3303公尺):別名玉羅所山,品田山至池有山這一帶的高山水池尤多,原稱為早期原住民舊稱「tamalabu」(早期日本人音譯為「玉羅府」),就是有池山的意思,後來日本人拫據日文文法將有池作為池有山。

3.桃山(3325公尺):命名遠在武陵農場未開發之前,所以因附近種植水蜜桃而得名的說法並不正確,是因山形遠望像桃子,其峰頂頗似桃尖之美而得名所以叫桃山。當地泰雅山胞則稱為Babokoba,是拳頭的意思Babo是山,也是因山形而命名。

4.喀拉業山(3133公尺):喀拉業山在泰雅語中,稱為「Babo Karaheye」,日文漢字轉寫為「加留坪」;喀拉業即自Karaheye音譯而來。


白姑山彙

1.白姑大山(亦名「白狗大山」--3341公尺):白狗社Hakul或唸Hakku日譯為白狗或白姑,是譯音字與字義無關,Hakul群的位置介於瑞岩與紅香之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