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鐵門,
肅穆的空間 將步伐瞬間切割。
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到空間氛圍的強大力量。
少了點怨念和壓迫感,
而是一種讓人忍不住感動落淚的情緒,如此強烈的侵佔著心靈。
這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史,關於我族難得的勝利,沒有人不知道。
一直以來我不斷的對於古戰場有強大的熱情。因為,對我來說對於歷史的琢磨和理解,唯有讓自己回溯到決定歷史的那一時那一地,才能真正的了解,歷史是什麼一回事,而這樣的過程也是讓我認識這塊土地以及讓自己更愛他的方法。
而這一次的基隆之旅也正為了這一個簡單的原因。
基隆法軍公墓,位於中正路上,同時距離海門天險和基隆鬼屋非常的接近。而這三個地方也同時都保留了部分屬於清朝、法國人和日軍的時空隔離。
一個是埋葬戰死異鄉清兵,一個是陪伴了戰後自刎的日本軍官,一個則埋葬了七百多位戰歿他國的法國軍士。都有著獨特的時代意義,這也是被稱為台灣第一關的基隆獨特的歷史氛圍。
墓園中共有四座古墓,是園內最重要的文物(約百年歷史),有花崗石墓碑及砂岩墓碑,砂岩墓碑已風化且有斷痕,墓碑上的圖騰以十字架及圓圈形圖案為主,園中亦有日治初期所建造的紀念碑。
一進到墓園中便可看到一個民國43年所立的紀念石碑:
基隆法軍公墓內葬有於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五年間,為國殉職的法國海陸軍官兵七百人, 由中國官民妥為保護。該公墓於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四年之間,承中國政府之協助,經法國政府重予整修。
一八八五年死於馬公及葬於該地之海軍事務長戴爾及海軍陸戰隊中尉若漢德之遺體,於一九五四年三月二 十七日由法國軍艦遷葬於此。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主持葬禮,並由法海軍一小隊向中法兩國紀念碑致敬禮, 中國軍政當局、法國大使館代辦與全體館員、法軍艦長與官兵、法國僑民以及法國之友多人均在場。 (註:原文無標點符號)
簡言之,就是讓大家知道這是個為了紀念當時戰死台灣的法國敵軍的墓園。
隨著時間的過去,已很少人知道這個地方也鮮少有人來這個古蹟,一個紀念敵人的古蹟。
墓園裡的墓碑主要都是於1884~1885年間所製作 ,當時正逢中法戰爭期間,法國人占領基隆與劉銘傳對抗。
雖然說是占領,但事實上對於法國人來說卻是一場死鬥,除了要面臨二十年自強運動後的清朝官兵,因為主要戰事都困於越南戰區,在台灣的這一群法國官兵非但資源短缺而且受到台灣的瘴癘之氣給侵蝕,許多人都生病死亡或是無法作戰。
再且原本要支援台灣戰線的四千員士兵被戰事不順的越南司令調走,使得當時負責台海戰場的孤拔上將無法突破退守台北的劉銘傳兵士。而這段時間戰死與病死的七百多人便葬於此處。
墓園除了最早由法國所刻的墓誌銘與紀念盃以外,也經手過清朝、日本人和民國政府的維護和整修,其中便有一個《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記念碑》即是日據明治四十二年(西元一九0九年)所立 ,「佛國」是當時日本人對法國的譯名。碑座正反面有中法紀念碑文:
西元一千八百八十四年及五年佛清之役,葬佛軍將卒戰死者於此。本年重修建立紀念碑以傳後世。西曆一千九百九年十月立 (註:原文無標點符號)
巧遇兩顆落地的鳥蛋,不知為何的特別有所感觸。
在民族主義盛行的時代,異死他鄉有著複雜的意義,為了國家和看似崇高的理論而犧牲生命,在那樣的時代氛圍下,除了忍受就是告訴自己一些看似與自己息息相關又毫無關係的崇高理念。
更何況是對於一個剛陷入普法戰爭陰霾之中的法國人,那是個每兩年就一個大變動的時代,活在認同和瓦解的波盪中,如何安寧的死去?
然而現在的墓園裡
一片祥和。
喜歡這一個小墓園,非常的難以言喻。
這也是除了海門天險之外最讓我想一來再來的地方。
真的,一點都不恐怖,而且出奇的讓人感到心安。
畢竟在這個墓園裡不再會有死亡,也不會有人想在這樣的地方爭吵與侵佔他人,
這就像是一片淨土,由一群亡者守護著。
他們也許是一群愛國的人,有著以父親為榮的孩子和雖然傷心卻驕傲的妻子,
但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
也不知道有誰痛恨他們。
這是個園滿了和平的地方,感動與浸淫歷史的懷抱時刻,浪浪在基隆誠心推薦
相關連結: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濱路二段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搭火車至基隆火車站,轉搭開往八斗子的公車於海門天險下車。
【自行開車】
由愛三路轉中正路,就在中正路上。
當年法軍襲台,打基隆一年多,湖南湘軍、安徽淮軍、河北直隸軍、廣東河南軍、客家義軍、暖暖土勇、霧峰林家軍甚至泰雅、卑南原住民,這些人來自各地~拼死拼活守住這基隆以免台北甚至台灣淪陷,至少傷亡萬人以上,可惜現在誰知道呢?只知道抗日,有人聽說過抗法嗎?歐陸第一強國阿!只剩下考卷上的"中法戰爭"選項還會記得而已~
回覆刪除的確,我們的歷史有太多的事情被忽略了
刪除比起多學些中國史是否能真的將台灣史學好似乎更有意義。
若不是當初打敗法西斯人,今天我們要講法語!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