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竹][部落] 五峰部落記事,桃山與清泉部落



上一次來到五峰鄉已是兩年前,為了探訪新竹前山盡頭滿是楓紅遍地的霞喀羅古道,探索最早泰雅族連結秀巒到桃山與清泉兩部落的社路。

而這次,則是和桃山的好朋友一起回山上搭設雞寮和體驗山中生活。

再次來到美麗的五峰山區,心靈放鬆而愉快。



喜歡在部落的生活一直亦然,
對浪浪而言在山上流汗是清爽舒服的。尤其是在工作完跳入清涼溪水的瞬間。

在紅香部落工作完我們跳入溫泉,在水璉部落帶完團康我們泡入太平洋,
而在桃山我們有清涼的溪水。在桃山與清泉中間的士林,坐西朝東的溪溝,午後額外的清涼。

讓我想起多納部落東方的小攀瀑水池,只可惜莫拉克後已然消失。




在士林的小溪溝有一個三米滑瀑,我們在天然的滑水道上溜滑梯,而滑瀑下剛好有一個直徑兩米的五十公分深水池,滿安全的。

清涼的水池裡我們聊天,無話不談,在山上總是如此。然後巧遇美麗的樹蛙。


泡完水,我們驅車前往桃山村至深處而且最大的清泉部落,這裡原本是白蘭部落的泰雅族人向賽夏族租借的土地,直至一百二十年前才又租給麥巴萊社的泰雅族人,而Mayblay便是大家較為熟知的和平部落,而現在的和平部落反而較多賽夏族人居住。

與桃山部落(Blangaw)一樣,麥巴萊社同屬於五峰鄉石加鹿群(Syakaro),而石加鹿就是霞喀羅,而霞喀羅古道連結秀巒,所以聰明的人便可很快理解桃山和清泉的泰雅族與秀巒的泰雅族是同一群的,包含俗稱後山的一些有名的部落,諸如司馬庫斯、鎮西堡、馬里光、新光、養老等部落都是大約在四百多年前從南投仁愛鄉發祥與瑞岩一帶越過雪山山脈來到新竹的賽考列克亞群(Sekoleq)的馬卡納奇群(Makanaji),而馬卡納奇就是現今發祥村的紅香部落了。

而泛稱霞喀羅的泰雅族人則是在大約兩白年前才從尖石一帶向外遷移到五峰鄉與賽夏族爭地,而霞喀羅(Syakaro)為泰雅族語,指的是附近時常可見的一種與牛樟、台灣櫸、台灣擦樹、毛柿合稱為『台灣闊葉五木』的高級闊葉原木『烏心石 』。其原木十分堅硬,早年的農具、雕刻、家具,甚至是鉆板都常用烏心石當原料。

而霞喀羅群(石加鹿)原本主要分布在霞喀羅大山一帶也就是石鹿大山,其中主要分成四社,而且以剽悍聞名,過去常常和賽夏族發生戰爭,直到日本人來台控制了霞喀羅古道並開闢桃山隧道運進山砲架設在社路上制高處的十幾個駐在所然後一路由根本古道挺進到舊社,據說當時戰況死傷慘烈,而後霞喀羅一帶的部落才受日本人控制逐步遷移到至今的梅山村。


來到清泉部落,是廣闊的溪谷,有五峰山區最大的河床腹地。

三座吊橋橫跨溪流,我們停下車,走過桃山吊橋前往附近部落唯一的教育單位桃山國小。


國小腹地適中,單面環山,單面與溪流相連,視野遼闊舒適。

從側門走入學區便可看到用傳統方式搭起的泰雅竹屋。傳統的泰雅族建築主要分成半豎穴式漢平地式兩種。而學校內的便是平地式,但在舊部落遺址時常可看到的是半豎穴式。

半豎穴式的建築方法奇特,首先在地基營建時會將地基向下挖三至五尺,將泥土堆積在地基四周做成土壘,入口部份則留缺口當門。從外面看來住屋非常低矮,但屋內地基與屋頂之距離卻有七、八尺甚至一丈餘高,屋內冬暖夏涼。

而右邊挑高的則是傳統穀倉(kuh'),可以防潮防老鼠,但無論什麼建築,泰雅族慣以桂竹當作主要建材,而屋頂則隨不同地方會選用檜木皮、板岩或是茅草當覆蓋。



清泉部落與桃山國小相連,一旁有一環山步道可惜已坍方未修復,而現在的清泉部落除了住宅區外,主要以溫泉觀光為主。



清泉溫泉,又稱將軍湯。因為當年張學良將軍便被軟禁在溫泉井旁的小屋裡。

清泉溫泉為中性碳酸氫納溪流湧泉,無色無味,旁邊寫著43度,但今天艷陽高照,我怕下去覺得超級燙的,肯定超過五十度。



溫泉井口處不斷湧出滾燙的原泉,朋友在一旁跟我說以前溫泉曾經被崩塌的土石給掩埋過。



張學良將軍故居,去過兩次了,就幾根安放柱子的洞和石頭而已,恕我大太陽實在無心進去看,確實也是滿無聊的。


溪流旁的溫泉業者。若想度假的外地人不妨來此一遊。


上坪溪河谷水質清澈,許多人在河裡玩水,下次來帶個釣竿來此釣魚好了。

話說在河床挖一挖還可以挖出個溫泉澡池呢,秋天將再來造訪霞喀羅古道,屆時再來試試看吧。


相關網址:

地址: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可於竹東搭乘新竹客運往五峰的班車
【自行開車】
 可經省道122縣(南清公路),由竹東上山進入五峰後過桃山隧道便可抵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