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雄] 高雄河岸歌德風,玫瑰天主堂


琴聲悠然,雲影招陽游移。坐落在愛河畔的哥德式鐘塔,高聳入天,莊嚴而華麗。記錄著天主降臨港都的第一聲跫音步跡。

天主教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Kaohsiung Rose Basilica,建於清咸豐九年,西元1859,由道明會西班牙籍神父郭德剛來台創立,是臺灣地區天主教的發源地。

當時神父在現址,先搭建一座稻草製的簡易教堂,直到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再以紅磚、咾咕石及三合土混合建築,命名為「前金玫瑰聖母堂」,現為高雄教區的「主教座堂」。而現今的建築則是在民國17年,西元1928年,才再度重建成哥德式建築,雕飾華麗,是高雄地區最典型、最古老的教堂。



想必很多人一來到教堂就是急著尋找玫瑰何在吧,事實上玫瑰之名與植物玫瑰並無直接關係的。

起初,玫瑰聖母堂未有玫瑰之名,「土角磚」時期的教堂原名為「聖母堂」,是個簡易的傳教所,那時也不叫神父叫宣教士。直至1862年才又以紅磚、咾咕石、三合土新建一座寬約三十尺、長九十公尺的正式聖堂,翌年完工,並自西班牙玫瑰省迎奉聖母像供奉,也因此更名為「玫瑰聖母堂」。


聖母堂為一哥德式建築,最明顯的特徵便是塔或屋頂上尖銳陡峭的頂部。

哥德式建築中,塔尖頂在建築形像上達到一種壯觀的視覺效果,高聳的尖塔直入天際,象徵著牧區信徒對天國之渴望。教堂塔尖頂起源於12世紀,原是一個加蓋於塔頂的簡單四邊角錐形屋頂,後來再經由建築技術的進步日漸豪華複雜。


李安斯神父之墓,見於1989年五月,聖母堂為慶祝開教130週年,感念李安斯神父興建本堂的付出,特商請道明會將其靈骸火化後,自香港迎來臺灣葬於本堂;以啟後輩緬懷先賢建堂之艱辛,並銘感恩之情。



玫瑰聖母堂建築造型仿造歐洲哥德式教堂風格,並混合部分羅馬風格,整體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內部以七對柱子分成中殿及兩側通廊,通廊之上還有夾層,而兩側夾層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構成,聖壇則以八角環形處理。


門廊上之尖塔(Spire)、小尖帽(Pinnacle)、扶壁(Buttress)及彩色玻璃等建築語彙均為歌德式建築基本原素。而中央塔樓、屋簷上的『倫巴底帶』(連續小拱圈)和雙聯式拱窗、玫瑰窗(Rose Windor)則屬仿羅馬式建築常見元素。

原本想拍攝教堂內部的,但剛好遇到神父正在帶信眾做禮拜,裡面滿滿的西班牙人。不過還是翻拍了一張網路上的圖來讓大家看看內部的華麗。



    Flickr 上 漫行者 的所有相片

開放時間:
原則上都開放,每天都有固定教會的活動

地址:
高雄市前金區五福三路151號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公車可搭214.11.33於雄女站下車

【自行開車】
 高雄中正路交流道下中正路轉五福路即可抵達


留言